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管宜璇

兰陵县第二中学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277700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抽象的思维具体化,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其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语文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涉及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多个方面,思维导图能够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清晰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其次,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的语文学习往往是对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而思维导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重点知识突出显示,让学生能够快速抓住关键信息,减少无效记忆,同时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最后,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选择不同的颜色、图形和布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各教学环节的实践应用

(一)以图促解,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深度运用

高中语文教学注重读的要求,思维导图教学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的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作者、文体等关键词来制定初步的思维导图框架,猜想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中,学生首先要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主题分为“人物”“情节”“环境”等小主题,并写出每个主题下初步的猜想。上课时,让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再调整自己的思维导图。对于故事性作品而言,学生要根据“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展过程”四个方面构建思维导图;对于说理性文本而言,学生应从“观点”“事例”“论证方法”三个角度构建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和重点。在课后的复习拓展阶段,思维导图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全面回顾文章知识,并整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疑惑。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延伸思考,把相关的知识点、类似的文本等都加入到思维导图中去,进而搭建起更为丰富全面的知识框架。例如,《孔雀东南飞》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将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类似的男女爱情悲剧故事相互牵连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以图构篇,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效能提升

高中生在高中语文写作中最大的难点就是作文不知道怎么写,或者写的结构不完整、空洞。思维导图可以辅助学生克服这一弊端,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特别是酝酿构思主题部分,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认识到写作主题要表达的东西。学生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将所有跟作文主题有关的文章内容、材料、观点等都写到思维导图当中,然后选择适合自己、最贴切的文章观点。例如,当面对“责任”这一篇作文时,学生们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创建“个人之责任”“家庭之责任”“社会之责任”“历史之责任”等分主项,在每个分主项下又继续进行分主项,例如“个人之责任”中就有了“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等子分主项,这样就让学生明晰了主题,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至于作文结构部分,思维导图也能让学生写出的文章结构更清晰、更有序。学生确定好主题之后,就可以在思维导图中绘制文章的前半篇、中部分、后半部分,并标明各个部分要重点表达的东西和需要使用的材料。学生可以制作一个素材型思维导图,将其日常生活里搜寻收集到的佳词美句、名言警句、典型案例之类按不同主题进行归类整理,如“家、朋友、努力工作、守信”,等到写作时便可以迅速地从素材型的思维导图中选取一篇文章的素材,将其有机嵌入自己的文章之中,使文章更加丰满和厚重。

(三)以图整合,思维导图在复习教学中的系统构建

复习是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已学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复习效果。对于整个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绘制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来完成,例如,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这个单元,可以在中心点上写上“古代诗歌鉴赏”,再从下向上分别写上一些子节点如“诗体的知识”“象征性的符号”“情感色彩”“抒情方式”“语调风格”等等,并在每个子节点的下部写出具体的、相应的诗歌知识点和例句,学生通过这样整理之后,就会把整个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有序的知识网络。而对于专项复习阶段,思维导图也能够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抓住重点,例如,“文言文阅读”,在专项复习阶段,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处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式的句式”“文言译法”等问题,在“文言实词”这棵枝干上,还可以延伸细化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同音同形”“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等问题并列出相应的例子和例句。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得以完整复习古文基础知识以及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三、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阅读、写作、复习等教学环节中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未来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探索思维导图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应用方式和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夏乃潜 . 思维导图可视化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5,0(10):289.

[2] 钟丹 .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22,1214(8):11-13.

[3] 杨 晓 军 . 思 维 导 图 在 高 中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J]. 好 日子 ,2021(3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