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策略

作者

马旭霞

浙江省东阳市白云初级中学 322100

引言

新课标指出,评价应“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而传统以分数和知识掌握为主的评价方式,显然难以精准描绘学生在语言运用、跨文化理解、深度思考及持续学习等维度上的真实成长。评价与素养培养的的衔接不足,已成为制约新课标深度实施的瓶颈。本文直面这一挑战,旨在回应新课标“素养导向、促进学习、关注过程、尊重个体”的评价理念,‌让评价本身成为素养生长的沃土与明镜,为初中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与实效。

一、让评价真正关注“素养生长”

过去我们主要关注学生对单词、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现在则需要全面评估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综合能力。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上:不再局限于试卷分数,而要‌依据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全面关注‌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新课标下英语教学评价的核心框架,教师在设计评价活动时需要同步考虑这些维度,确保评价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状况。

二、核心素养融入评价的关键策略

(一)过程性评价,让素养发展看得见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单纯依靠期末考试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把观察融入每一节课,通过学生的真实表现来判断他们的进步。比如在外研版 Rules and suggestions 单元,当学生分组讨论校园文明公约时,教师可以重点观察:学生是否能用should/shouldn't 等情态动词准确表达建议(语言能力);提出的规则是否考虑了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求(文化意识);建议的合理性和创新性如何(思维品质);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协作(学习能力)。这些观察结果可以记录在专门设计的课堂观察表上,配合学生的作业档案袋,形成完整的成长轨迹。重要的是,这样的观察要持续进行,而不是偶尔为之。切实落实新课标“强化过程评价”的要求,让素养进步可视化。

(二)任务驱动评价,在实践中检验真知

区别于传统纸笔测试的静态评估,新课标倡导的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在真实语言运用场景中的动态表现。这种评价范式将语言实践活动作为测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有效载体,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综合性任务,使评价过程自然融入学习过程本身。举例来说,在 Look after yourself 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三阶推进的实施策略:首先夯实语言基础,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单元核心词汇和重点句型;然后创设“健康生活推广员”这一实践情境,要求学生针对青少年健康问题设计英文宣传方案;最后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通过多维观察框架进行评估——既关注宣传方案中目标语言结构的准确运用,也考察方案内容是否体现对多元健康文化的理解,同时评估建议方案的逻辑严谨性与创新价值,以及小组成员在协作过程中展现的自我管理与团队协调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素养在任务解决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最终达成“以评促学、以评导教”

(三)多元主体评价,共建成长共同体

多元主体评价是通过多维度观察和反馈,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各主体的评价边界与重点,教师负责学术性评价,学生侧重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学,家长则关注学习过程中的非认知因素,形成优势互补的评价网络。以外研版 My future life 单元教学为例,可以设计阶梯式评价体系。首先在准备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职业词汇和情态动词等语言知识撰写演讲稿,同时强调演讲需包含职业选择理由、未来规划等要素。在展示环节,采用三色评价卡收集多元反馈:蓝色自评卡引导学生对照教材 P78 的演讲评价标准,反思是否清晰表达了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的关联;粉色互评卡鼓励学生借鉴教材的范例,用英语写下两个值得学习的演讲亮点;绿色家长观察卡则聚焦孩子在资料收集、排练准备过程中展现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既紧扣教材语言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家长参与也仅限于观察学习态度、时间管理等非学术领域,确保各评价主体各司其职。

(四)发展性反馈,指明进步方向

发展性反馈‌,是落实新课标评价育人功能的关键环节。评价反馈应注重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体验成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实践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锚定素养维度‌,避免笼统评价;二是结合教材内容‌,确保反馈与教学目标一致;三是注重正向引导与具体建议的平衡‌。以 Education单元为例,该单元围绕学校生活与教育理念展开,教学目标明确指向能比较不同教育方式(文化意识)、用英语表达教育观点(语言能力)、分析教育价值(思维品质)等素养目标。教师在设计反馈时,需紧密依托教材中的课文等核心内容,避免脱离教材的知识拓展。教师可首先肯定学生方案中体现的核心素养亮点,如采用学生自主选课 ' 的设计展现了您对个性化教育的思考(思维品质),方案中 appropriately、flexibly 等副词的使用准确体现了语言积累(语言能力)。随后针对待改进处提出具体建议:建议补充一个中外学校课程设置的对比案例,这将强化方案的文化深度。此类反馈既立足于教材知识点,又明确标注改进路径,使学生在后续修改中有据可依。

结语

将核心素养的基因注入教学评价体系,是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通过构建以素养为导向、过程与结果并重、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生态,教师不仅是在践行新课标“改进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的要求,更是在当评价的焦点真正对准了“人”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学方能超越知识的传递,真正实现新课标所赋予的“立德树人”的深远使命‌。

参考文献:

[1] 胡伶杰 .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分析 [J]. 考试与评价 ,2023(9).

[2] 黄华华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 [J].空中美语 ,2025(4).

[3] 陈红霞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应用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