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畅游童话世界,演绎快乐心灵

作者

刘丽君

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宁波 315400

童话剧表演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根据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不仅是一种表演技能活动,更是一种体验活动,包括对角色、优秀文学作品和生活的体验。同时,它也是一种想象活动,能让幼儿在表演中用动作、语言、表情展现对表演内容的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是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童话剧表演正好能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

一、朝花夕拾,精拣内容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

童话剧表演的首要环节是选择内容,能否引起幼儿兴趣至关重要。可以选择幼儿学过的、看过的或正在接触的内容,如《狼和小羊》《老虎拔牙》等教学活动中孩子喜欢的故事。

(二)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适合不同类型的童话剧。托小班孩子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朗朗上口的童话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三只小猪》。中班孩子对角色表演欲望更强烈,可选择主题鲜明的童话或根据已有经验创编故事,如《懒惰的猪》《森林小卫士》。大班孩子的表达和表现能力进一步提高,可选择人物丰富、情节幽默且具有较大想象空间的故事,如《森林中的金月亮》,综合歌舞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对话和独白多采用孩子自己的语言,使表演更富有创造性。

二、无限沟通,揣摩情节

(一)读懂故事,熟悉剧本

如何引导幼儿熟悉剧本呢?我做了以下三个尝试:

1.老师讲故事。我结合图片,运用音乐,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讲述故事,通过提问、猜想等多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故事。

2.与幼儿一同探讨剧本,理解故事,复述故事。我们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大胆地讨论故事里的对话,并尝试鼓励孩子用自己上口的语言去替代部分台词。如《井底之娃》的编排,在共同讨论中,孩子们不但熟悉了内容而且 使语言更加口语化、生活化、趣味化,更加利于表演。

3.修改剧本,大胆想象、创新。为了能够让故事更加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适合孩子表演,我们会充分征求大家的想法,适时的修改剧本。每当一个故事的情节逐步铺开后,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捕捉生活中我们熟悉的动作、行为、语言,编入剧本。这样源于幼儿生活的表演对幼儿是那么熟悉,演起来也就十分得心应手。表演不仅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而且充分展示了幼儿的个性,使幼儿毫无顾忌地表现着与生俱来的表演天分。童话剧《森林中的金月亮》在孩子们建议下,把本来的“纯动物”的结局进行了改编,介入了人类和现代科技的成分,使结局更加富有时代感。

(二)排练童话, 分步到位

排练时我们需要先确定角色,然后按照剧情练习对白,加上肢体动作学习表演。因此我们会根据目前要进行排练的童话剧的内容,收集一些和其角色形象、故事主题相近的童话剧的CD 进行观看。例如改编的童话剧《聪明的兔子》,我们就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孩子直观的了解了大灰狼凶巴巴的形象,体会了无奈、害怕到恐惧的心理情绪的变化,感受了聪明的兔子健康、活泼、大胆、勇敢的形象特点。之后,我们就边看 CD 边进行模仿练习,在模仿中把握角色的情感、动作、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孩子的表演技能,使艺术学习的兴趣与技能有机地结合成为一对“好朋友”而共同提高着。

(三)道具服装、全程参与

经过多次童话剧的表演,大班的孩子对故事角色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为了使整个童话剧更符合孩子的需要,更贴近孩子的生活,也为了使孩子的表演更童趣,更吸引孩子的兴趣,我们会让幼儿一起参与道具的设计和制作。

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扮演自己表演的角色,并用文字的形式把孩子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和孩子一起用画笔进行勾画。初步的形象产生之后,我们老师团队再进行艺术加工。这样,制作出来的服装能够得到孩子的共鸣,也更好的激发了孩子对自己所表演的角色的热爱,从而更热情投入的参与表演。

(四)彩排检测,积累经验

彩排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彩排中我们会找出很多细节问题。然后,大家一起探讨、商量,找出更好的方式来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积累着如何进行表演的经验,也积累着尊重他人表演,与别人合作表演,解决、协商问题等经验,获得了多元能力的发展。 三、斟酌音乐,展现灵魂

三、表演童话剧时,舞美、音乐是重要组成部分

(一)音乐选择要符合剧情内容

教师要了解整个童话剧的大致意境,掌握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我创编的《森林中的金月亮》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每一段所选用的音乐要符合剧情内容,所选的音乐要符合人物特征。刚开始的场景是狮王在森林里阅兵,小动物们毕恭毕敬地鞠躬欢迎。我选用音乐《狮王进行曲》,听到这个音乐后,狮王威武上场,小动物们庄严地列队欢迎。当发生月食的时候大家慌乱逃跑,紧张的音乐体现了角色内心的害怕——天狗来下!乌龟的出场则选择了《机器人》的音乐,使乌龟背着龟壳蹒跚出现更为戏剧化。最后,人类的出现解开了天狗吃月亮的谜团,电脑科技和宇宙飞船带领无知的动物们进入知识的世界,此时我用的是正流行的《哇卡哇卡》来做结局,而幼儿的情绪也跟剧情一样达到了高潮。

(二)选用幼儿熟悉的特色音乐

童话剧表演对幼儿要求多维,幼儿需考虑台词、动作、出场和站位,缺少当场理解音乐能力。因此,选用幼儿熟悉的音乐是较适用方法。如《懒惰的猪》中,每种动物出场用特定代表性音乐,幼儿听到后能正确掌握出场时间和顺序。

四、主体表演,体验乐趣

教师在幼儿童话剧表演中是引导者和伙伴,幼儿才是表演主人。大家共同协商角色表演,制作道具、布置情景,充分体现交流、合作乐趣。教师平时要多收集故事、倾听幼儿内心童话、积累音乐、记录童言趣语,有利于创编更多更好的童话剧,让幼儿在游戏中展开想象翅膀,自由宣泄情感、模拟装扮,在表演艺术天空中自由飞翔,获得情感、社会性、能力等多方面和谐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 管蕾 .《5 - 6 岁幼儿戏剧活动研究》[J]. 南京师范大学网络出版,2007-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