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生活体验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作者

吴桂平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川兴镇普诗小学  615021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写作内容空洞、情感虚假、语言贫乏”等问题。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小学生认为“写作时不知道写什么”,而教师则反映“批改作文时常见雷同素材与套路化表达”。这一矛盾的核心在于习作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导致写作成为“无源之水”。

1 生活体验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创新重要性

从学生写作能力发展来看,生活体验视角下的教学创新是夯实写作基础的基石。小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快速成长阶段,真实的生活体验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当他们亲身参与劳动、游戏、旅行等活动,观察自然景象、人际互动时,会积累大量鲜活的感受与认知,写作时便能信手拈来,避免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从激发写作兴趣层面分析,传统习作教学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融入生活体验则能点燃他们的创作热情。以生活为蓝本设计写作任务,如为班级活动写策划、记录养宠物的趣事,能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的实用价值,从而主动投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 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诊断

2.1 教学目标功利化,忽视学生情感与创造力培养

在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学目标功利化现象较为突出。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首要目标,过度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如如何开头结尾、运用修辞手法等,却忽视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例如,在教写《我的梦想》这类作文时,教师往往引导学生按照“梦想是当科学家 /医生—阐述原因(为社会做贡献)—表达努力决心”的模板写作,导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真情实感。

2.2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缺乏生活素材积累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中的写作主题有时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难以产生共鸣,缺乏亲身感受和体验,写作时自然无话可说。比如,要求写《家乡的传统习俗》,一些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传统习俗了解甚少,只能凭借想象或从书本上抄袭内容,导致作文空洞无物。

2.3 教学方法单一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习作教学,如“教师讲解—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固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滔滔不绝地讲解写作知识和技巧,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例如,在讲解记叙文写作时,教师只是机械地介绍记叙文的六要素,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写作,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3 生活体验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创新策略

3.1 丰富生活体验活动,积累鲜活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教师应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活动。可以开展校园内的实践活动,如组织种植花草,让学生观察植物从播种到发芽、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每个阶段植物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感受;举办校园美食节,让学生参与美食的制作、品尝和分享,描述美食的色香味以及活动中的欢乐氛围。

3.2 创设生活化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情境,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写作主题,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例如,在写《一次有趣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进行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如“会跳舞的盐”,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鼓励他们提出疑问、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回忆实验的步骤、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然后以“一次有趣的实验”为题进行写作。

3.3 引导生活观察与思考,提升写作深度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是提升写作深度的关键。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按顺序观察、抓住特点观察、多角度观察等。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校园里的树木时,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观察树木的整体形态,再观察树叶、树枝、树干的细节特点;观察人物时,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同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3.4 构建生活化评价体系,增强写作自信

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评价体系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标准单一,侧重于语法、结构和内容完整性等方面,容易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表达。在生活体验视角下,应构建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从生活体验的角度出发,评价同伴作文中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生活、是否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评价标准也应更加注重生活性和个性化。除了关注作文的基本要求外,更要看重学生是否将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独特体验融入其中,是否展现出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对于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的生活感悟和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体验视角下的习作教学创新策略,通过“素材生活化—任务情境化—指导过程化—评价动态化”的路径,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体验缺失”“动机不足”“评价低效”等问题。实践表明,该策略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从42% 提升至 76% )、内容真实度(从“ 30% 雷同素材”降至“ 10%′′. )与语言丰富性(词汇量增加 25% )。

参考文献:

[1] 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李小珍 .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04)

[2]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J]. 陈桂萍 . 读写算 ,2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