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天津水上公园牡丹园土壤现状及改良对策

作者

文洋

天津市水上公园管理处 天津 300000

引言

牡丹作为中国传统名花,栽培与观赏价值极高。水上公园作为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2012 年在水上公园瀛岛东部建植牡丹专类园,占地 9200 平方米。然而,牡丹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适宜的土壤环境是其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水上公园牡丹园位于西湖与南湖之间的狭长地带,土壤湿度大,透气性较差,这些条件严重影响了牡丹的生长和观赏价值。因此,研究水上公园牡丹园土壤现状并提出有效的改良对策,对于提升牡丹栽培质量、改善景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水上公园牡丹园土壤的理化性质,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良措施,以期为盐碱地区牡丹园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1、水上公园牡丹园土壤现状分析

1.1 土壤酸碱度

牡丹喜欢中性或微酸微碱性的土壤环境。然而,水上公园牡丹园的土壤却面临着明显的盐碱化问题。2024 年,水上公园委托市城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对其土壤开展检测,结果显示pH 值普遍在7.60-8.03 之间。

水上公园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受到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等多重的影响。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加之牡丹园位于两湖间的狭长地带,地下水位及矿化度高,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其地处低洼地带,排水差,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当土壤 pH 值超过 7.5,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降低,不利土壤的良性发育,破坏土壤结构;不利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易产生各种有毒害的物质。这些检测数据和现象说明,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制约丹园景观质量和生态功能提升的关键限制因子,亟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良措施。

1.2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是重要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通常具更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更适宜的土壤结构和更丰富的微生物群落。研究表明,牡丹适宜生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大于3%。

调研结果显示,水上公园牡丹园部分区域有机质含量偏低,影响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结构及根际微生物菌群。

1.3 土壤养分含量

牡丹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氮有助于叶片和茎的生长,促进光合作用;磷对花芽分化、花蕾生长和根系发育有重要作用,钾则能提高牡丹的抗逆性。除了主要营养元素外,牡丹还需一定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等,该类微量元素能够增强花朵的色彩和光泽,提高观赏价值。

检测发现,水上公园牡丹园部分区域土壤碱解氮含量较高,而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则相对不足,导致部分牡丹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瘦弱,局部牡丹叶片呈红棕色或干枯状;个别点位牡丹叶片叶肉变黄而叶脉仍为绿色,呈缺铁状。

1.4 土壤通气性

土壤通气性是影响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的关键因素。调研发现,水上公园牡丹园建植已十余年,由于土壤自然沉降板结,施肥浇水不当,耕作层较浅等因素,牡丹池内部分区域土壤板结严重,通气透水性差,影响了牡丹根系的正常生长。

1.5 土壤水分供给

牡丹对土壤水分供给的需求相对较为特殊,既需要充足的水分来支持其生长和开花,又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来避免积水导致的根部腐烂。

地区,春季干旱少雨,夏雨水集中。在干旱情况下,水上公园牡丹园的浇灌水源多取自两湖内,湖水 pH 值大于 8.2,灌溉水呈碱性,会对土壤 pH值产生影响;地下水亦是土壤水分供给的方式之一,水上公园牡丹园毗邻两湖,地下水位较高,湖水偏碱性,园区浇水排盐效果不理想,使其土壤酸碱度受影响。

2、土壤改良措施研究

2.1 物理改良措施

物理改良方面,首先完善排水系统,通过开挖排水沟、铺设暗管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盐分随毛细管水上升至表层。其次,进行深翻改土,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第三,添加改良材料,如珍珠岩、蛭石等改善土壤通气性,或掺入河沙调节土壤质地。第四,地面覆盖,使用秸秆、树皮等有机覆盖物减

少水分蒸发和盐分表聚。

2.2 化学改良措施

化学改良主要包括:1) 施用石膏 (CaS04⋅2H20) 或硫磺,钙离子可置换土壤胶体上的钠离子,改善土壤结构;2) 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调节土壤 pH ;3)添加腐殖酸类物质,提高土壤缓冲性能;4) 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注意氮磷钾比例平衡。

2.3 生物改良措施

生物改良措施有:1) 适时施用有机肥,如腐熟农家肥、堆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 种植耐盐绿肥植物如苜蓿等,翻压后增加土壤有机质;3) 接种有益微生物菌剂,如固氮菌、解磷菌等,促进养分转化;4)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障碍。

2.4 科学管理措施

科学管理措施包括:1) 建立土壤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土壤盐分、养分等指标;2) 采用滴灌或微喷灌技术,减少盐分积累,且注意控制灌溉水质,以减少对土壤pH 值的影响;3) 合理修剪牡丹植株,减少蒸腾耗水;4) 选择耐盐碱牡丹品种,如紫斑牡丹、洛阳红等;5) 冬季采取覆盖保温措施,防止盐分冻融交替造成的伤害。

3、改良效果评估与讨论

实施上述改良措施后,对牡丹园土壤进行了跟踪监测。数据显示,经过一个生长周期的改良,土壤 pH 值降至 7.5 左右,有机质含量提高到 1.5%-2.0% ,土壤容重减小至 1.2-1.4g/cm3 。牡丹生长状况明显改善,新梢生长量增加30%-40% ,叶片更加浓绿厚实,开花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与北方其他盐碱地区牡丹园相比,水上公园采用综合改良措施后效果更为显著。单一改良方法如仅施用有机肥或仅改善排水,效果有限且不持久。本研究的综合改良方案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管理措施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土壤性质的全面改善。

在改良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1) 化学改良剂用量需严格控制,过量可能造成二次污染;2) 有机肥腐熟不彻底可能引入病原菌;3) 排水系统维护不及时会影响长期效果。因此,建议:1) 建立长期的土壤监测和维护机制;2) 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改良措施;3) 加强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

4、结论

水上公园牡丹园土壤存在盐碱化、有机质缺乏、结构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牡丹的生长和观赏价值。通过采取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和科学管理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牡丹健康生长。本研究提出的改良方案对盐碱地区牡丹园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类似地区的园林土壤改良提供借鉴。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牡丹品种对盐碱土的适应性,以及更环保高效的土壤改良新材料和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薛姣,宋科,杨静慧 . 土壤改良措施对油用牡丹基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J]. 农林科技 2020 年 2 月第 1 期

[2] 秦兰娟, 秦兰祥, 徐强. 驻马店市公园牡丹植株长势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年第 2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