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

周冬梅

中共黄南州委党校 青海同仁 811399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在资源条件、产业分布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梯度差别,一方面为区域特色经济的培育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提出新的课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可以有力激发各地在资源禀赋方面的优势,让生产要素得到高效配置,更能从整体上提升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1]。黄南州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推进,持续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战略价值,既能够切实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能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2]。

一、黄南州区域经济发展

黄南藏族自治州,又被称为“黄南州”,是青海省下辖的八个地级行政区之一,行政中心驻于同仁市。该州地处青海省东南部,因坐落于黄河南岸而得名。

近年来,黄南州经济发展保持平稳态势,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以现代畜牧业、生态文化旅游及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格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 123 亿元,较上一年净增 10 亿元,增长势头稳定。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29.1 亿元,同比下降 9.35% ;第二产业增加值 30.4 亿元,同比增长 19.69%,增速较快;第三产业增加值 63.6亿元,同比增长 13.57%,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

黄南州的传统产业体系中,主要依托当地丰富的草原资源,继而将当地的高原特色畜牧业作为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围绕牦牛、藏系羊等优质畜种,构建包含科学养殖以及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文化旅游产业中,黄南州主要利用当地的国家地质公园以及生态保护区域等景区资源,推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继而带动餐饮住宿、文化体验等服务业的提质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中,黄南州积极推动当地特色种植业结构调整,通过培育青稞、油菜等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的农作物,不断提升当地的农业生产规模与生产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受到高原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黄南州仍旧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黄南州的产业多元化水平不够,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也相对突出,因此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动黄南州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发展。

二、黄南州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联动特征

黄南州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呈现出极为鲜明的区域特色,尤其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同仁市作为黄南州的中心城市通过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城乡资源的配置效率。热贡艺术产业作为当地的代表性产业,形成城区创意设计、乡村生产制作发展的协同模式,不仅实现对传统手工艺技艺的有效传承,也为当地的农牧民群体提供就业渠道。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黄南州通过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路径,以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引导当地农牧民成功转型为生态管护人员以及旅游服务人员,不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有效拓宽当地农牧民群体的增收渠道。与此同时,黄南州也在不断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电商网络体系,大大促进黄南州农畜产品外销与工业品下乡发展。此外,在文化传承发展阶段,黄南州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度结合,继而搭建热贡艺术特色小镇等新型项目,不断吸引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继而在黄南州形成“文化传承 + 生态保护 + 产业发展”的协同发展局面。

二、黄南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

(一)优化产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夯实经济协调基础

黄南州需要充分发挥资源的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集约化、专业发展转型进程。在畜牧业领域中,黄南州可凭借草原资源搭建能够养殖牦牛、藏系羊等动物的养殖基地,搭建养殖、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条,利用标准化的生产规范机制及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3]。与此同时,黄南州需要推动养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利用适度的规模经营体系,提升当地的产业组织化发展水平。而在旅游产业体系发展过程中,黄南州本身具备热贡文化和生态景观资源优势,因此地方政府部门需要重点培育藏族文化体验,搭建以热贡艺术观赏为特色的文旅项目,通过系统化整理非物质文化资源,继而开发极具文化深度的旅游项目。此外,黄南州需加强导游、酒店服务等专业的人才培训工作,全面提升黄南州区域的旅游接待水平。而地方政府部门也要积极与当地的旅游机构展开合作,通过精心设计的文化旅游线路以及开发的特色文创产品,继而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区域经济循环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黄南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交通领域,黄南州应当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重点推进县域间骨干道路升级改造,完善城乡路网体系。通过提升道路等级、优化线路布局等措施,显著改善区域交通通达性,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同时,黄南州地区需要统筹规划客货运枢纽建设,形成高效衔接的运输服务体系,为生产要素流动创造便利条件。而在信息通信方面,黄南州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偏远地区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通过实施宽带网络提速工程,全面提升城乡通信服务质量。此外,黄南州需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完善电网架构,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通过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质升级,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4]。

(三)强化生态保护治理,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黄南州作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重点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差异化补偿标准,切实保障生态保护者的合法权益。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黄南州要系统推进草原退化治理、湿地保护恢复等重点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同时,黄南州需要积极培育生态经济新业态,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有机种养殖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形成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四)深化区域开放合作,培育发展新优势

黄南州需要基于当地的区域特点,搭建开发合作新格局。为此,黄南州需加强对青海省其他及周边省区的产业协作,基于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农牧产业等产业,搭建区域合作机制,推动黄南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此同时,黄南州需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逐步提高黄南州与沿线国家在民族文化与特色产品等方面的交流水平,进一步挖掘黄南州的新质生产力。此外,黄南州也可通过招商引资方法,通过引进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中的优质项目,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动力。

(五)推进城乡要素融合,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黄南州可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模式。重点构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引导城市资本、技术等要素有序向乡村流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黄南州需统筹推进农村道路、通信网络等设施的提质升级,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培育壮大特色种养、民族手工艺等优势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同时,黄南州需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发展格局。

三、结语

总而言之,推动黄南州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也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此,黄南州需深化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在促进要素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与此同时,黄南州也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实现经济增长、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1] 熊兴 , 杨淞麟 . 税收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检验 [J]. 统计学报 ,2025,6(04):39-55.

[2] 赵斌杰 , 冯晔 . 数字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J]. 统计与管理 ,2025,40(07):78-85.

[3] 左小明 , 王雨晴 , 林润祺 .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J]. 黑河学院学报 ,2025,16(07):54-58.

[4] 吴诗怡 . 城市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路径探索——评《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商业经济研究 ,2025,(13):2.

周冬梅 女,1983.11,撒拉族,本科,高级讲师,区域经济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