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集成视角的政务服务风险管理分析
林小娟
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 福建省平潭县 3504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政务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系统集成通过整合各类政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政务服务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在系统集成过程中,政务服务面临着诸多风险,如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这些风险不仅影响政务服务的质量,还可能损害政务公信力。因此,基于系统集成视角对政务服务进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系统集成视角下政务服务的特点
(一)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系统集成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与流通。不同部门的业务系统通过集成平台进行对接,使得业务流程能够跨部门协同进行,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企业开办过程中,工商、税务、社保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实现了“一网通办”,大幅缩短了企业开办时间。
(二)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
系统集成整合了多种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政务服务带来了创新应用。通过云计算技术,政务系统能够实现弹性扩展,满足业务高峰时期的需求;大数据技术则帮助政府部门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客服、智能审批等领域,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三)平台化与一体化服务
系统集成构建了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公众通过统一的政务服务入口,能够便捷地获取各类政务服务,提高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二、政务服务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数据安全风险
当政务系统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之后,大量的个人隐私数据和敏感性信息被聚合在一起,在数据发布等任何环节,比如装载、共享、应用及销毁中,均有可能由于技术失误或者人为因素造成敏感信息泄露。例如个别政府部门在网上发布的相关数据存在着过多的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将会对民众隐私造成威胁。
(二)技术适配风险
在将新技术融合到整个系统当中时,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未能制定出统一规划或者规范,导致新技术的适用程度受限。例如一些地方的政府对于人工智能的大规模模型进行引进时,并未对于地方真实需求和技术可适用性开展全方面调研,而大肆投入资金购买相关硬件设备,但由于新技术与现有系统不能融合,而导致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形成损失。
(三)资源配置风险
部分地区的地方行政机关在整合系统过程中未能合理地分配利用资源,这就造成资源浪费、效益不平衡。例如在搭建政务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中,过分注重规模型和效能型的建设,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但实际工作中与业务的需要相去甚远,空置资源。
(四)可信度风险
以生成式 AI 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其输出结果可能存在不可解释性和“幻觉”问题,即生成的内容看似合理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在政策咨询、行政审批等场景中,如果系统提供的答案或审批结果存在错误或误导性信息,可能引发公众对政务服务的不信任,甚至导致决策失误,严重影响政务公信力。
(五)系统脆弱性风险
政府部门在政务服务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系统,一旦系统出现故障、遭受网络攻击或遇到突发事件,可能导致政务服务中断,影响公众正常办事。例如,某地区政务服务系统因遭受黑客攻击,导致系统瘫痪数小时,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极大不便,也暴露出系统在应急保障方面的不足。
三、风险管理策略
(一)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建立有效的数据保护策略,对不同数据的各个环节明确定义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共享等行为,并借助密码技术、去标识化和授权控制技术等手段实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或存储时的安全可控。监测分析数据安全情况,并实施
告警功能,及时察觉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加大政务工作人员的数据安全保障知识培训力度,增强其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与处置能力。
(二)强化技术规划与评估
新技术运用前,要明确真实状态,寻找适合性和必要性,在政务数据处理系统中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定以加强对选择的技术、规划系统、工程实施等方面的工作管理和监督,定期对政务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技术性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密切关注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制定好科技提升和更新规划方案,保障政务数据处理系统领先的稳定优势。
(三)优化资源配置
制订科学的资财管理体系,根据政务服务的需求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物资资产和财务资源。加强对于资财使用的监督管理和鉴定,及时修正资财分配方案以提高资财运用效益。运用成本收益计算法,计算审核政务信息体系的建设运营成本,使得资财投资和所产出的经济效益维持平衡。
(四)提升可信度与可靠性
建立起一整套关于生成式AI 模型等新AI 技术的安全“新常态”管理机制。在模型投入使用前,要对其进行全面内容安全检测,确保其输出为正确、可靠、稳定的内容。当模型使用时,还要对其输入、操作流程、输出结果进行持续监测,确保识别和纠偏错误信息。还要进一步说明和解读这些新技术,提高民众对它们的认知与信任。
(五)增强系统应急能力
建立一套具体完善的危机预案,明确定义紧急情况比如系统崩溃或网络攻击等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及责任范围;加大对模拟演练的投入,提高政务在突发状况下应急速度、效率及配合协调水平。建立一套备用方案以确保公共服务的不间断性,防止主系统出现故障时立即切换至备用系统。加大对科技服务商的联系,建立一个有效的技术支撑系统及时解决问题。
四、结论
基于系统集成视角的政务服务风险管理是保障政务服务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政务服务面临的数据安全、技术适配、资源配置、可信度和系统脆弱性等风险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强化技术规划与评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可信度与可靠性以及增强系统应急能力等。在数字政务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政务服务风险管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政务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哲 . 基于大数据探究数字政务服务及数字经济管理中的风险防控规制 [J]. 上海商业 ,2024,(12):56-58.
[2] 杨金燚 , 孙亚琼 , 刘浩晨 , 等 . 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风险与对策分析——以郑州市高新区为例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27(16):163-165.
[3] 高妍蕊 . 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放管服”持续利企便民[J]. 中国发展观察 ,2022,(01):78-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