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合同管理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史雪

身份证号码:210103198801270925

1. 合同管理中常见的财务风险

1.1 合同履行中的付款风险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付款风险是最常见且影响深远的财务风险之一。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付款拖延、付款违约或无法收回合同应收款。首先,付款拖延可能由对方企业财务状况不佳、资金链紧张或内部财务管理不善引起。即使合同已明确约定付款时间,但由于合作方财务压力或管理失误,可能导致延迟支付,从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增加流动性风险。此外,付款违约也可能发生,即合作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拒绝支付或减少支付金额。这种情况可能由合作方经营困难、意图规避责任或恶意逃债等原因导致,极大地损害企业的利益。其次,在国际或跨境合同中,汇率波动也是一项重要的付款风险。在涉及外币结算的合同中,货币汇率的剧烈波动可能导致企业实际收到的款项远低于预期,从而引发财务损失。

1.2 成本控制不严导致的财务风险

合同管理中,成本控制不严是引发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在签订合同、执行合同及后续管理过程中,如果未能有效把控相关成本,容易导致预算超支、利润下降甚至亏损。首先,合同谈判阶段对成本核算不充分或估算偏差,可能导致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低估了项目所需的全部成本,特别是在原材料、人工、设备采购等方面的价格变动未能及时反映,最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成本飙升,削弱盈利能力。其次,合同执行过程中,企业可能未能严格按照预算控制,各类变更、追加或调整未经过充分审批,导致成本失控。例如,施工或生产环节出现突发情况,需要额外投入,人为或非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成本增加。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制度或成本审核机制,容易导致项目成本不断累积,超过合同预算范围,最终引发财务亏损。

1.3 合同风险引发的坏账和应收账款风险

在合同管理中,坏账风险和应收账款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核心财务风险。企业在签订合同、确认收入和收款过程中,若未能有效识别和管理这些风险,可能导致重大财务损失。首先,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成为影响应收账款安全的重要因素。若合作方信用评级低、财务状况不佳,或其行业整体面临困境,企业就可能面临无法收回应收账款的风险。一旦合作方出现财务困难甚至破产,企业的账款就可能变成呆账或坏账,直接导致资产减值和利润下滑。其次,合同条款设计不合理或缺乏有效保障措施,也会增加应收账款的风险。例如,没有设定合理的付款条件、担保措施或追索权利,企业在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对方违约,难以追回款项。没有设置逾期利息、保证金或银行信用证等保障手段,企业在应对违约行为时缺乏法律依据和经济激励,增加坏账的可能性。企业内部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不完善,也会放大财务风险。如账款催收不及时、账龄管理不到位、逾期账款未能及时识别,容易积累形成大量逾期账款。这不仅影响企业的现金流,还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影响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心。

1.4 合同变更和索赔引发的财务不确定性风险

合同在履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变更、调整或索赔事件。若处理不当,这些变更和索赔事项会带来巨大的财务不确定性风险。首先,合同变更可能引发成本大幅波动,尤其是在未能合理控制变更范围或缺乏标准变更流程的情况下。企业在项目进行中,若没有严格的变更审批制度,容易出现“追加变更”频繁、范围扩大或变更内容偏离原合同目标的情况,导致项目成本远超预算,利润大打折扣,甚至陷入亏损。其次,索赔事项的处理方式也会引发财务风险。合同双方在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争议、延误、质量问题等提出索赔请求。如果企业在合同中未明确索赔条件、赔偿额度或索赔程序,可能导致索赔金额失控,增加财务负担。尤其是在没有充分证据或合同条款模糊的情况下,索赔可能变成无理取闹或恶意索赔,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合同变更和索赔事件还会引发应收账款的增加和收款难题。变更后,企业可能需要额外投入资金或延长收款期限,造成资金链紧张。同时,索赔未果或争议未解决,导致应收账款难以回收,增加坏账风险。企业未能及时预估变更和索赔带来的财务影响,或者缺乏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可能会使财务状况恶化。

2. 合同管理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2.1 强化付款风险的控制策略

在合同管理中,付款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和财务稳健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控制这一风险,企业应从合同签订前、中、后多个环节制定系统性的措施。首先,建立完善的合作方信用评估体系。签订合同之前,企业应对合作方进行全面的信用调查,包括财务状况、行业信誉、历史履约情况等,结合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报告,确保合作伙伴具备良好的偿付能力。只有在确认合作方信用水平较高时,企业才可考虑签订合同,降低坏账风险。其次,设计合理的付款条件。合同中应明确付款时间、比例、方式(如银行信用证、保函等保障措施)、逾期惩罚条款及违约责任。建议采用阶段性付款、里程碑支付等方式,将付款与项目的具体节点绑定,确保企业在项目完成一定比例或阶段性目标后获得相应的款项,从而降低资金回收风险。第三,强化合同中的担保措施。通过保证金、银行保函、第三方担保等手段,为企业的应收账款提供保障。一旦合作方出现违约行为,企业可以依据担保条款依法追偿,最大程度保障资金安全。第四,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企业应实时监控合同执行情况,及时催收逾期款项,采用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催收,同时设立专门的财务团队负责应收账款管理。对于逾期未收款项,应及时核算坏账准备,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虚高风险。第五,利用法律手段加强保障。

2.2 加强成本控制的风险管理措施

成本控制不严是导致合同履行中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措施,从合同谈判到执行全过程,确保成本在预算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损失。首先,完善合同预算编制与审批流程。在项目启动前,企业应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详细的成本预算,包括材料采购、人工费、机械使用、管理费用等各项支出,结合市场调研和历史数据,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编制完成后,必须经过多级审批,确保其符合企业财务政策和项目目标。其次,实施动态成本监控和预警。企业应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和监控系统,实时跟踪项目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偏差。通过设定预警阈值,一旦偏差超过预定范围,相关责任人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资源,避免成本失控。这种实时监控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防止问题扩大。第三,推动变更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随意变更容易引发成本膨胀。企业应明确变更审批流程,所有变更都必须经过严格评审,评估其对成本、工期和质量的影响。对于超出预算的变更,要由高层领导或项目管理委员会批准,确保变更合理合法。第四,强化供应链和采购管理。采购环节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建立集中采购、供应商评估和信誉考核机制,选择价格合理、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锁定价格,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同时,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批量采购等方式争取优惠价格,降低采购成本。第五,推行绩效激励机制。将成本控制目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项目团队提升成本意识。设置奖励机制,鼓励节约开支,惩治浪费行为,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氛围。第六,建立风险储备金制度。针对不可预见的成本变动,企业应设立专项风险储备金,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合理的风险储备能缓解突发成本带来的财务压力,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2.3 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和信用管理体系

应收账款和信用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控制坏账和应收账款风险,企业需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体系,并配合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措施。首先,建立全面的合作伙伴信用评估制度。在合同签订前,企业应开展细致的信用调查,包括合作方的财务状况、行业信誉、履约历史、经营能力等多个方面。借助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报告,形成客观的信用评估报告,为合作决策提供依据。只有信用良好的合作方,才能降低未来的违约概率。其次,制定差异化的信用政策。根据合作方的信用等级,设定不同的信用额度、付款期限和信用保险措施。对于信用良好、信誉高的合作方,可以给予较长的付款期限和较高的信用额度;对于信用较差的合作方,则应缩短付款期限、增加担保措施或要求预付款,以降低风险。第三,优化应收账款的管理流程。企业应建立账款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账款状态,及时识别逾期账款。采用账龄分析、信用评分、催收提醒等多种手段,确保应收账款及时回收。对于逾期账款,应强制执行催收程序,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追偿。第四,强化坏账准备和账款核销制度。企业应根据账龄和合作方信用状况,合理计提坏账准备金,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对于无法收回的账款,应及时进行核销,避免资产虚增。此外,应定期进行账款清理,剔除长期逾期且无望收回的账款,保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五,引入信用保险和担保机制。企业可通过购买信用保险,转移部分信用风险。合作方提供的担保、保证金或银行保函,也可以作为风险缓释工具。一旦发生违约,企业可以依据保险赔偿或担保条款,减少财务损失。

2.4 推行合同变更和索赔管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合同变更和索赔是项目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重要源头。为了有效控制这类风险,企业应建立科学、系统的变更与索赔管理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财务损失可能性。首先,明确合同中变更和索赔的原则和流程。企业应在合同中详细规定变更或索赔事项的申请条件、审批权限、流程步骤、所需资料、责任划分以及赔偿标准。所有变更和索赔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批,确保变更合理、必要,并且在财务上可控。其次,制定变更和索赔的评估和核算标准。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对变更事项的额外成本、工期延误、质量问题等进行详细评估,确保变更带来的财务影响能够准确测算。对索赔事项,要准备充分的证据资料和法律依据,确保索赔金额合理、合法。第三,建立变更和索赔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时跟踪变更和索赔事件,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点。对于频繁发生变更或索赔的项目,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如限制变更范围、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审批门槛等。第四,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合同变更和索赔涉及法律、财务、项目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升其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能力,确保变更和索赔过程合法合规、财务可控。第五,强化法律支持和争议解决机制。企业应配备专业法律团队,为合同变更和索赔提供法律咨询和支持。合同中应注明争议解决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以确保在发生争议时能够依法依规快速、高效地解决,减少财务损失。

参考文献:

[1] 谭凯诺. 基于会计视角的EPC 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优化[J]. 财会学习,2023(27)

[2] 张一枝; 洪巍; 刘慧; 衡烨.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合同全流程管理[J]. 现代医院管理 ,2022(04)

[3] 冯媛 . 论财务人员合同评定风险及管理 [J]. 财会学习 ,2022(12)

[4] 许峰. 财务云在公司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 财会通讯,2022(08)

[5] 李永青. 论合同管理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 中国产经,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