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清洁化生产物资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

刘星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重庆运输总公司 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一、引言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和安全事故频发,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主体,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要考虑经济效益、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尤其在物资运输环节,传统运输方式带来的污染和安全隐患已不容忽视。清洁化生产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策略,优化生产流程和技术创新,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二、清洁化生产与物资运输概述

(一)清洁化生产的基本概念

清洁化生产是一种旨在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预防性环境管理策略,其核心在于源头控制,优化生产流程、使用清洁能源和采用先进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概念最早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提出,清洁化生产逐渐成为全球企业推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实际措施中,清洁化生产涉及生产环节的改进,也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能源利用、废物管理等多个方面,全面实施清洁化生产,企业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二)物资运输面临的主要挑战

物资运输是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效率和环境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综合绩效。当前,物资运输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交通安全风险、环境污染问题和运输成本压力,交通事故的高发率对运输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特别是在运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时,风险更为突出,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和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运输成本的不断攀升,也对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如何通过科学管理,降低运输风险、减少环境影响、节约运输成本,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应急管理概述

(一)应急管理的定义

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或危机情况下,为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而采取的综合管理措施,核心在于通过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等环节,系统化地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其中应急管理的内容广泛,包括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制定、资源配置、人员培训、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行动和事后恢复等多个方面。

(二)应急管理的基本流程

应急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预防阶段主要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准备阶段则是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响应阶段是应急管理的核心,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按照既定预案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进行紧急处置,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恢复阶段是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进行善后处理、损失评估和总结反思,为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应急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和共同努力,以构建一个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整体应急能力和水平。

四、风险识别与评估

(一)运输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在物资运输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自然环境风险如恶劣天气、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都容易导致运输延误,引发交通事故。在这些情况下,运输车辆可能会面临翻车、滑坡等危险,运输工具风险包括车辆的机械故障、轮胎爆炸、刹车失灵等情况也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尤其在长途运输中,车辆的技术状况和定期维护保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货物特性风险涉及到运输物资的性质,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其在运输过程中的泄漏、燃烧、爆炸等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及人员伤害风险,人为因素风险如司机疲劳驾驶、超速行驶、不当操作等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

在识别运输风险之后,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能够帮助企业了解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风险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两大类。定性评估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法、故障树分析法 (FTA)、事件树分析法 (ETA) 等,这些方法通过判断和分析可能的风险事件及其影响因素,帮助企业识别和理解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如概率风险评估 (PRA)、蒙特卡洛模拟等,通过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方法,给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使风险评估更加科学和客观,还能量化风险的严重程度,综合运用这些评估方法,企业可制定出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物资运输的安全性。

五、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一)组织结构与职责

构建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要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应急指挥部、应急行动组、支持保障组和信息发布组等,应急指挥部是应急管理的核心,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行动,决策重大事项,应急行动组具体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事故现场控制、人员疏散、应急救援等。支持保障组负责提供物资、设备和后勤保障,另外主信息发布组要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对外发布,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各部门和人员在应急管理机制中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机制中的基础性文件,是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行动指南,制定应急预案需要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结果,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的内容通常包括风险概述、组织指挥体系、应急响应程序、通讯与信息发布、应急资源保障、培训与演练等,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全面性与针对性,不仅要覆盖所有潜在风险,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六、技术支持

(一)信息系统的应用

现代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可以极大提高物资运输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构建实时监控系统,企业可以对运输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全程跟踪,及时了解车辆的位置、速度和环境状况,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运输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分析,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也可以在其中实现风险预警功能,大数据分析之下,完成预测潜在风险并及时预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二)绿色运输技术

在推动清洁化生产的过程中,绿色运输技术的应用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优化运输路线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减少车辆的空驶里程,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车辆装载率,使运输车辆的空间和载重量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运输车辆的数量,进一步降低资源消耗。

综上所述,构建清洁化生产物资运输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在风险识别、应急管理和技术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布局。企业通过科学识别和评估风险,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绿色运输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物资运输的安全性、效率性和环保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唯有如此,方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 任宪君, 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山东省,青岛福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04-01.

[2]“优势出口生物资产品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申请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0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