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总发痒?不是咽炎那么简单,中医有“疏肝”小妙招
董彦春
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 071000
在日常生活与临床诊疗中,喉咙发痒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不适症状,多数人会下意识地将其与咽炎联系起来,采用抗炎等针对咽部局部的治疗方法。然而,临床中存在部分患者,其喉咙发痒症状在经过常规抗炎治疗后,不仅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反而反复发作,这一现象促使我们跳出单纯关注咽部局部病变的局限,从更宏观的中医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一症状。中医理论体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就喉咙发痒而言,中医认为其未必仅仅是咽喉局部的病变所致,肝气郁结这一因素往往被忽视,却可能是导致症状发生或反复的隐匿病因。肝在人体中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调节情志等重要功能,若因情志不畅、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肝气郁结,气机升降失常,肝气便容易上逆侵犯咽喉,从而引发喉咙发痒等不适症状,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记载“诸气膹郁,皆属于肝”。
一、疏肝理气,畅达气机以治其本
主要病机是肝气郁结引起咽喉瘙痒,故首先要做到疏肝行气。肝喜条达而恶抑郁,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等因素致肝气郁结,使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导致咽喉瘙痒不适的感觉。为解除肝气郁结,应当取能宣行肝气、行气通降之品,比如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即为柴胡、陈皮、川芎、香附等,既能疏泄肝气,又能行气止痛,从而使肝气得疏,使气机的运行得以通畅,那么咽喉的不适等症状及咽喉部异物的感觉自然就会消失。当然具体的用药还要依据具体的病情来定,如出现发热之症,可加入清热之品栀子、丹皮;如果气滞明显者,增加行气药物青皮、佛手等以助行气之力。另外还可以选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来疏肝解郁,比如每天可对足部的太冲穴按摩一至两次,按摩时间在五至十分钟,直到酸胀感觉为宜,可激发肝气,进一步达到行气止痛的效果。
二、化痰散结,兼顾利咽以除其标
肝郁日久可生痰湿,痰湿与气逆可加重喉痒,稠粘痰的表现,当化痰散结除肿。肝郁有湿聚、肝郁气滞影响水液运化,聚湿停痰,阻塞咽喉,气机不畅。病属疏肝,然合用化痰利咽剂,以逍遥散疏肝和胃,半夏厚朴汤行气祛痰,两方共奏疏肝行气祛痰之功效,对于肝气郁结兼痰湿阻滞喉中不通之证,当有明显的疗效。其间更配伍利咽的药物,如桔梗、射干等可以增加其局部的功效。再如通过饮食疗法来调理,如用陈皮、茯苓、川贝母共煮水代饮,可使陈皮调气,茯苓益脾祛湿,川贝母润肺,这种日常的调治对于恢复也是大有裨益。综上通过化痰散结除痰湿喉咙而消,缓解喉咙痒,又为疏肝提供支持,标本兼治。
三、健脾疏肝,培补后天以固其本
肝与脾关系密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气郁结易影响脾胃功能,脾胃虚弱又会加重肝气不畅,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导致喉咙发痒缠绵难愈,故需健脾疏肝,培补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咽喉失于濡养,易受外邪或内生邪气侵扰而发痒;同时,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又会加重咽喉不适。治疗应健脾与疏肝并举,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和胃化痰,四逆散疏肝解郁、调和肝脾,使脾气健运,肝气条达。可加用山药、莲子等健脾之品,增强健脾功效。在生活中,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油腻,多食山药粥、小米粥等易消化且健脾的食物,促进脾胃功能恢复。通过健脾疏肝,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机体运化和濡养能力,为咽喉健康提供保障,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喉咙发痒复发。
四、调节情志,疏肝解郁以畅其机
情志是引起肝气郁结的主要诱因,持续的忧虑、悲伤或气恼等不良情志导致肝气郁滞,加重或诱发喉痒的发生,所以疏肝解郁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所在。中医重视“形神合一”,精神的情绪对脏腑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良情绪影响着肝脏的疏泄以及清解能力,导致气体的流通不畅,刺激喉咙。该病治疗上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精神上的疏导,教会病人正确面对生活中压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向他人倾诉,寻找乐趣等方法舒缓他们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为行动上的干预,让其外出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练习瑜伽等,这些运动能促进血液的流通,利于肝脏的疏泄,同时还有利于情绪上的改善。
五、生活调护,疏肝通络以养其咽
对于维持机体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的建立至关重要,可帮助消除症状、减缓再次复发的可能性。生活护理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营养和运动锻炼等。针对起居方面,要求保证充足的睡眠且不熬夜,熬夜伤肝,肝功能受损,则肝气失调,易导致其退毒功能障碍。一般建议在晚上 10 时以前寝睡,这样才能保证肝气正血安中代谢正常;针对穿衣方面,应注意颈后部位不能受凉,尤其是处于寒冷环境中,进入身体后与体内产生的湿气结合,加重咽喉不适。饮食方面除了食养有益于脾胃外,应忌辛辣、高糖、多咸的食物,辛辣食物易导致咽喉不适、多湿食易加重体内湿气,而导致病情严重,适量食用如菊花、枸杞等具有养血、壮肝、安神作用。适度运动可促进血液运动,让肝气得到充分的代谢,提高肝气代谢功能及机体免疫力,还应科学掌握说话技巧,少说话,避免咽喉不适。
六、结语
综上所述,喉咙发痒并非仅由咽炎引起,肝气郁结是重要病因之一。中医从疏肝入手,通过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健脾疏肝、调节情志、生活调护五种策略,多维度、多层次进行调治,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标本兼顾,内外合治,以有效缓解喉咙发痒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提示我们在面对常见症状时,应拓宽诊疗思路,从中医整体视角分析病因,才能更精准地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1] 吴成凤 , 袁文静 , 吴飞 , 等 . 柴胡疏肝散汤剂安慰剂模拟关键参数与相似性研究 [J]. 中国药业 ,2025,34(14):50-55.
[2] 王玮 , 孙永顺 . 疏肝和胃方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 PAR-2/P38MAPK 通路影响的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 ,2025,36(14):2607-2613.
[3] 王钰 , 丁丹妮 , 张跃辉 , 等 . 王秀霞运用疏肝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经验 [J]. 中医杂志 ,2025,66(14):1428-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