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与实用技巧探究
付增海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新城中学 262400
引言
初中阶段作为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其阅读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终身学习潜力。当前教学实践中,传统逐句翻译法和碎片化练习难以满足新课标对思维品质培养的要求,亟需构建系统化的阅读能力培养体系。本文提出的三阶提升法,希望能解决教得累、学得苦、效果差的困境,为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一、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在阅读时习惯性依赖词典,遇到生词就中断阅读,不善于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断词义。阅读理解过程中,多数学生只能记住零碎片段,无法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阅读效率较低。教材中部分阅读材料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差距,这种脱节现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他们对真实语境中英语运用的认知。尤其在处理生活化阅读材料时,学生往往需要额外补充背景知识,导致阅读过程变得繁琐,难以聚焦语言学习目标。
二、三阶提升法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课前预读:搭建认知支架
认知支架理论强调通过搭建过渡性支持结构,帮助学生连接新旧知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的预读活动能激活学生背景知识,降低文本理解难度。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预读任务,从生活经验切入逐步过渡到文本分析。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话题性较强的单元,比如在外研版初中英语Sports 教学中,其主要涉及运动赛事、体育精神等主题,与学生日常观看体育比赛的经验存在天然联系。实施时教师可采用 3+2 预读法:先用 3 分钟播放奥运会田径比赛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员服装、场地标志等视觉信息,用中文讨论“你认为赢得比赛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生活化导入能迅速建立情感联结。然后发放经教师改编的课文缩略版,保留如 The Olympic Games take placeevery four years 等核心句,删除细节描写,要求学生用绿色荧光笔划出已掌握的信息(如数字表达、常见运动名称),红色笔圈出陌生表达。最后通过思维导图将新词 athlete/stadium/medal 与已学词汇 player/field/prize 建立关联网络,形成可扩展的词汇图谱。这种分层预读既能控制认知负荷,又能为后续精读做好语言和内容准备。
(二)课中精读:设计问题链导学
问题链导学作为一种系统性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这种设计需要遵循整体性 - 层次性 - 启发性原则,首先锚定单元目标与文本核心价值,围绕主题确立主问题框架。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组问题,这些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逻辑递进的关系链。比如在 Eating together 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金字塔提问法,可有效避免碎片化问答。该模块围绕餐桌礼仪、饮食文化展开,课文包含英国下午茶传统与中国春节家宴的对比。基础层问题聚焦文本显性信息,如 When do British people usually have afternoontea? 或 What foods are served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reunion dinner?,答案可直接在文中定位,适合检测基本信息获取能力。提升层问题需要整合多段落信息,例如 Why do the British use porcelain cups for tea whileChinese prefer round tables for meals?,促使学生结合文化背景进行推理。拓展层问题如 What if you invite a British friend to experienceChinese Hot Pot? How would you explain the dining etiquette? 则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场景问题。这种分层提问在实施时需注意问题间的自然衔接,当学生回答基础问题后,教师可用 Based on what we justfound... 等过渡语引导至推理性问题,最终通过 Imagine you are... 等情境假设转入创造性问题。问题链的设计应紧扣单元目标,如本模块重点训练的比较文化差异能力,避免脱离文本的随意发挥。
(三)课后拓展:开发跨媒介资源
课后拓展环节需要突破教材限制,通过多模态资源输入强化课堂所学。外研版教材每个单元末的 Culture corner 板块为跨媒介延伸提供了天然切入点。以 Past lives 为例,该模块文化角介绍了庞贝古城的历史,可设计 1+X 阅读计划实现分层拓展。必读任务为教材配套短文《A Day in Pompeii》,语言难度与课文相当,侧重巩固过去时态用法。选读材料可从BBC History for Kids选取图文并茂的《Pompeii: The Buried City》,其简明的英语叙述和考古现场照片能增强历史真实感。创读环节可要求学生分组制作 3 分钟英文 Vlog,以If I were a Pompeii citizen... 为题,用第一人称讲述古城生活,融入本模块学习的 used to 结构。作品上传至班级公众号后,教师可设置最佳叙事奖、最具历史感奖等多元评价维度。这种拓展模式既保证了基础知识的复现率,又通过差异化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有助于提升文化意识与数字素养的协同发展。
三、实践建议
为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实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实施具体措施。在教室内设置分类图书角是基础性工作,建议选择《书虫》分级读物和 21 世纪报等适合初中生阅读水平的材料,按照日常生活、校园故事、科普知识等主题进行分类摆放,便于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设计科学的阅读记录表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表格应包含每日阅读时长、遇到的新单词、值得学习的句子以及阅读中产生的疑问等基本要素,这种结构化记录方式有助于提升阅读质量。同时,定期安排阅读分享会,由不同学生轮流担任导读角色,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心得体会,这种同伴互助的形式既能调动参与热情,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这些做法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支持系统,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真实的阅读机会和实践空间。
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整合阅读策略与课堂实践,验证了三阶提升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该方法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点,通过阶梯式教学设计实现了从语言输入到思维输出的完整闭环。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数字化资源与分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奇 . 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J]. 新课程研究 ,2024(35):75-77.
[2] 刘文文 . 论初中英语有效性阅读教学策略 [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5(16):86-88.
[3] 黄华琴 .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J]. 教育 ,2024(2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