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教学探究

作者

黄娜

攀枝花市仁和区五十一公里小学,617027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并辅以数学作业的方法,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切实加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设计作业让学生们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在课后做作业的时候,能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数学问题。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一)兴趣优先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一点不仅表现在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方面,还表现在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上。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要注重趣味性原则,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家庭作业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只有加强练习,才能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为此,小学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多设置一些情境化的作业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标中,小学数学教学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这就要求在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数学作业。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也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效率和目的上,要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让学生们的思维活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 [2]。

(三)尊重个体差异不同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避免重复布置作业,并针对优秀学生设计灵活新颖的课后作业。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布置基础巩固类作业;另外,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多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然后再布置一些拓展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来选择作业的主题,这样就能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前置作业,深入理解知识

前置作业指的是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预先布置的任务。预习作业既可以巩固课前预习的效果,又可以为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想提高预设作业的效果,就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科学地设计前置数学作业。人教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围绕着“数学抽象”这个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做好预习工作。例如,设计下列作业:第一,选择生活中的两个正方形或两个长方形,比较它们的大小,看哪个大。第二,独立设计长方形与正方形,找出两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三是自行设计各种平面图样,并对其大小作比较。第四,自己剪下一公分左右的方块,找出生活中相近的区域,比如某个指甲。这些前置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们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掌握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面积测量的知识等。同时,还能将数学规律挖掘出来,掌握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从量与量、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学生可利用这种数学抽象能力,在预习作业之后,在教师正式开课后,对数学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巩固基础,优化基础性作业设计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对基础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以解决传统作业模式中存在的内容空洞、机械、单调等问题。避免使用大量重复抄写数学概念、大量相似题计算等基础作业。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兼顾趣味性与多元化。例如,在一年级学习《认识图形》时,老师可以把数学图画书当作作业来设计,让学生通过看图画书来了解数学概念,了解图形,并能辨别并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阅读数学图画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由图画卡及绘画作业来加强认识。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形的理解,在画板上画出黑白图形。也可与课后服务相结合,让学生在家完成家庭作业,提供积木工具给学生,并通过图形反复观看游戏,使学生对图形进行不同的分类。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能够利用积木工具将其组装起来,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概念,对空间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在随堂练习中设计游戏作业,使学生熟悉游戏,并在课后模仿游戏,持续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三)开放多元,个性发展,优化开放性作业设计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不同内容、形式和难度标准的作业,使各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挑战难度较大的作业,而基础不好的同学则可以由作业来巩固和提升自己。如三年级下册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作业设计时,教师可分层设计作业,并设计出循序渐进的引导式课后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 ABC 的级别,设计了三套难度不同、内容各异的作业,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发展需求,做出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基础类型的作业,教师可适当降低难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数据,学习怎样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教师也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给中等水平的学生,使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学会绘制统计表,并正确填写表格。解决一些信息比较复杂的数据应用问题,能够迅速地提取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并对关键信息进行区分。对于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同学,老师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设计作业,参考题型,在课后以班级为单位收集并整理资料。通过实践活动,体会统计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方式设计分层作业,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通过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降低知识遗忘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能力,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分层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 积极落实相关工作 ,以便更好地提高整体数学教育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黎黎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析——以“角的度量”作业设计为例 [J]. 小学教学 ( 数学版 ),2025(2):41-43.

[2] 黄毕年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作业的特性、价值与实现路径 [J].小学教学参考 ,202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