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德育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有效机制与实施路径 

作者

孙红 刘黎明

荆州市荆南中学御河校区 434020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悄然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如同为航船指引方向的灯塔。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港湾,家校合作能够整合双方的教育资源,凝聚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德育教育。然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还存在一些令人遗憾的问题,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机制与实施路径,有着极其珍贵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2.1 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和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扮演着不同却同样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带着浓浓的亲情、生活的气息和潜移默化的力量,能够培养孩子的情感、品德和生活习惯,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学校教育则有着系统的规划、专业的指导和有序的安排,能够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如同为学生搭建起成长的阶梯。家校合作可以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紧紧结合起来,形成一股温暖而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守护学生的道德成长。

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包括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等,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家校合作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不同场景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与教师一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贴心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温柔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合作意识淡薄

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心中缺乏合作的意识和主动的意愿,这让人深感惋惜。一些家长觉得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不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也不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一些教师则认为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很难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家校合作抱着消极的态度,让合作的机会悄悄溜走。

3.2 沟通渠道不畅

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是阻碍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让人焦急。目前,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家长会和家访,但这些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家长会通常时间有限,教师很难与每位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家访则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覆盖所有学生。此外,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家长微信群等线上沟通平台,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出现一些不良信息,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让心与心的距离变得遥远。

四、小学德育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有效机制构建

4.1 建立合作共识机制

学校要通过多种温暖的方式,如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向家长宣传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唤醒家长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观念,真诚地认识到家长是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和教师开展温馨的交流活动,分享教育经验和心得,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在心中形成坚定的合作共识。

4.2 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家校沟通渠道,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且畅通,如同为家校之间架起一座畅通的桥梁。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和家访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家长微信群、学校官网家长专区等线上沟通平台,方便家长与教师随时交流。同时,学校要制定明确的沟通制度和规范,对沟通的内容、频率和方式等做出贴心的规定,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家校沟通协调员,温柔地处理家校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协调双方的关系,让合作更加顺畅。

4.3 丰富合作内容机制

拓展家校合作的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更要用心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学校可以热情地邀请家长参与德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将家庭教育的珍贵资源引入学校德育教育中。例如,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为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心中种下社会责任感的种子。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家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耐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小学德育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实施路径

5.1 开展主题活动

学校可以结合不同的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充满温度的主题德育活动,并真诚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例如,在母亲节开展“感恩母亲”主题活动,让学生为母亲制作贺卡、写感谢信等,同时邀请母亲到学校参加活动,分享亲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在学生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家庭充满和谐的暖意。

5.2 组织亲子实践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温馨的亲子实践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植树活动等,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在欢乐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温柔地引导孩子遵守活动规则,积极与他人合作,让爱与成长在活动中传递。

结语

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如同一场温暖的接力。通过构建有效机制和明确实施路径,可以增强家校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丰富合作内容,提高合作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德育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家校合作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家校合作的机制和体系,用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德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双减”背景下小学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J]. 韩二梅; 吴西缔; 金传东 . 安徽教育科研 ,2024(07)

[2]“双减”政策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构建 [J]. 王琦博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02)

[3] 家校合作在小学生德育水平提升方面的功能研究 [J]. 赵娇妍 . 教书育人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