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史论结合模式实践
吴晓妮
吴川市第三中学
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学史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精选丰富的史实,呈现多角度的史料,克服史论的单调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更好地掌握了历史的思维方式,以此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引入史料知识,结合理论与实际、个人与整体,引导学生从史实中逐步推导出理论,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有效利用理论知识,科学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增强学生运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
一、利用史料知识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结合课程标准选择合适的史料
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有了更多的层次性和代表性,更加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以分数为标准,所以,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在选用史料的时候要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中考命题趋势,遵循真实性原则、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优先选择经过考证的真实史料,避免使用影视作品等二次创作材料。遵循多样性原则选取文献、实物、口述、图像这四类史料,通过互证提升结论的可靠性。遵循适切性原则,匹配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提高史料的适配度。另外,教师还要以培养学生的素养为导向,选择能够体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的史料;选取与当代社会相关的史料,强化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培养。选择这样的史料,可以实现史料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符合新课标“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要求。
2. 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史料知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不够完善和成熟,理解能力也处于上升阶段。所以,教师在选取史料知识时,必须要考虑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史料知识,尽量避开难读的历史材料,而要选用比较简单易懂的史料,这样才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他们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史论结合策略
1. 选择多彩的史实,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处理材料和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基于对基本历史事实的理解。所以,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更全面的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史实。为此,教师要搜集大量的历史史料,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图画,运用现代化的音像设备,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了解历史发展的历程,又能对历史事件保持浓厚的兴趣 [1]。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阿拉伯帝国”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准备相关的史料,准备阿拉伯半岛景观图、阿拉伯帝国地图、重要历史人物画像等辅助教学材料。收集与阿拉伯帝国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伊斯兰教建筑、阿拉伯文化象征、历史纪录片等。准备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图表。收集与伊斯兰教传播相关的资料,包括《古兰经》经文、穆罕默德的事迹等。准备结束后,在具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前收集的直观性的史料,如视频、图片等,将抽象的史料知识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同时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和文化。
2. 有效利用理论知识,科学分析史实
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使他们运用历史知识,正确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历史,又要回归现实。因此,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子、动嘴,运用理论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2]。
以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别扮演一位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等。小组提前准备,研究航海家的生平、航海目的、路线等信息,课堂上进行展示,模拟航海家在航行中的决策、与船员的对话等场景。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几位主要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图,并比较不同航线的特点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展开讨论,分别从欧洲、亚非拉地区以及世界整体格局等角度进行分析。接着,教师引入航海日志、探险家书信等一手史料,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培养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航路开辟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引导学生反思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对亚非拉地区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责任感,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全球史观和探索精神。
3. 设置阶梯性问题,提高学生史料解析能力
在选定了历史史料之后,教师要以史料为基础,设计 1 至 2 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行识别、区分、归纳以及分析。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两份历史史料,通过对比,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趋向和隐含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挖掘历史材料的深层含义,而教师则可以借助学生的讲解来梳理和提炼关键信息,对于那些重要的词汇或概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特殊符号进行标注,以便他们在讲解时能够精准、系统地传达这些信息,从而逐步达到对历史文献的精确解读与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史论合一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特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史料,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引导他们根据正确的历史观,结合史料,进行自主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谈进春 . 让“读史明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成“行知”智慧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01):94-96.
[2] 郭晨辉 . 初中历史“ 史论结合” 教学策略探讨 [J]. 考试周刊 . 2021(68):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