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中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席慧梅
合肥百瑞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41
1 环境工程中农村污水的成因
1.1 生活污水排放
农村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会产生大量污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的用水设备逐渐增多,如洗衣机、淋浴设施等。居民在洗衣、洗澡、厨房用水等过程中,产生了含洗涤剂、油脂、食物残渣等多种污染物的污水。而且,农村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流或土壤中。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不仅会污染地表水和土壤,还可能渗入地下,对地下水资源造成威胁。
1.2 农业生产污水
农业生产活动也是农村污水的重要来源。在农田灌溉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往往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肥和农药只有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剩余的则随着灌溉水和雨水的冲刷,流入周边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超标。此外,规模化养殖在农村也越来越普遍,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和尿液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如果这些养殖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的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1.3 工业污水渗透
虽然农村的工业活动相对城市较少,但仍有一些小型工厂分布在农村地区。这些工厂可能涉及印染、造纸、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由于环保意识淡薄和环保设施不完善,部分工厂将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周边环境中。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等,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一些城市的污染企业为了逃避监管,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农村,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污水的污染程度。
2 环境工程中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2.1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作为农村污水处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且高效的手段,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借助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以活性污泥法为例,通过向污水中注入氧气,确保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污水得到充分混合,微生物在此过程中吸附并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有效降低了污水的有机物浓度。此类方法展现出显著的处理成效,能够有效清除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有害污染物,为农村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生物膜法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其核心在于使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当污水流经此生物膜时,微生物将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分解与转化。生物膜法以其卓越的处理效率和强大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广泛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农村污水处理工作。
2.2 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物理方法和原理对污水进行处理,其核心目标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悬浮物、胶体物质以及其他不溶性杂质。这类技术主要依靠物理作用而非化学反应来实现污染物的分离和去除。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法、过滤法等多种形式。其中,沉淀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物理处理技术之一,其工作原理是充分利用重力沉降原理,让污水中密度大于水的悬浮颗粒在静止或缓慢流动状态下逐渐下沉至水底,从而实现固相与液相的完全分离。在农村污水处理实践中,通常会因地制宜地建设简易沉淀池,通过合理设计池体结构和控制污水停留时间,确保悬浮物有足够时间完成沉淀过程,待沉淀完成后,再将上层澄清液体排出进入下一处理环节。在众多物理处理技术中,过滤法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技术主要利用多孔性过滤介质,例如石英砂滤层、无烟煤滤料以及活性炭过滤装置等,借助这些介质的机械截留作用和吸附效应,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残留的细小颗粒物和溶解性有机杂质。相较于其他处理技术,过滤技术展现出更高的处理精度,显著提升了出水水质,确保了处理后的污水各项指标更好地满足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要求。
2.3 生态处理技术
生态处理技术,作为一项依托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的先进方法,充分体现了环保与节能的双重价值。其中,人工湿地技术作为生态处理技术的典范,是经过人工构建并可控运行的湿地系统。该系统通过湿地植物、微生物及土壤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污水的有效净化。湿地植物具备吸收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能力,微生物则承担着分解有机物的重任,而土壤则发挥着过滤和吸附污染物的重要功能。这一过程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提升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效能,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稳定塘作为生态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水生植物、藻类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污水的有效处理。该技术以其建设成本低廉、运行管理简便等显著优势,在农村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生态处理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处理污水,而且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和社会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2.4 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它通过向污水中添加化学药剂,利用化学反应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其中,混凝沉淀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在污水中加入混凝剂,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这些混凝剂会使污水中的胶体颗粒和细小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絮体,然后通过沉淀的方式将其从污水中分离出来。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浊度、色度以及部分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对于改善污水的外观和水质有着显著的效果。消毒法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化学处理手段。在污水处理的最后阶段,为了杀灭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防止疾病传播,通常会采用消毒的方法。常见的消毒剂有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液氯消毒成本较低,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二氧化氯消毒效果好,且不会产生三卤甲烷等有害副产物;次氯酸钠则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较高的特点。通过合理选择消毒剂和控制消毒剂量,可以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卫生标准,保障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化学处理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特定污染物,但化学药剂的使用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在应用时需要严格控制药剂的种类和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污水来源复杂,包括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污水渗透等,若不处理会威胁生态环境、地下水资源和居民健康。环境工程中有生物、物理、生态和化学等多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各有特点。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物理技术分离杂质,生态技术依托自然净化,化学技术借助反应除特定污染物。为实现农村污水处理高效、可持续发展,未来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如人口分布、污水情况、经济水平等,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形成合理工艺组合。同时,加强农村居民环保教育,提高其对污水处理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参与。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监管和维护,确保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和达标。如此,才能解决农村污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艳华 . 环境工程中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J]. 农业科技创新,2025,(18):60-62.
[2] 赵妮 . 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5,6(09):20-22.
[3] 吴宇浩. 浅析环境工程中农村污水处理技术[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05):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