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魏崴
四川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213
1 工程项目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在工程项目类企业中,预算编制常偏离项目实际状况,存在编制粗糙、数据准确性不足的问题。部分企业采用“增量预算法”,仅依据过往年度预算进行比例增减,却未深入剖析项目具体特性、市场环境动态变化及潜在风险等关键要素。例如,针对创新性工程项目,其成本结构与收益模式与传统项目差异显著,若机械沿用常规预算方法,极易导致预算与实际严重脱节,难以有效指导项目推进。月度与季度预算编制常将年度数据机械均分至各周期,未结合项目阶段特征与生产计划进行动态调整。财务部门侧重数据统计分析,对各业务部门实际状况把握不全面、不透彻,致使预算报表数据合理性存疑。
1.2 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即便企业制定了相对合理的预算方案,然而在实际执行进程中,往往会出现执行效能不佳的状况。其一,各部门之间欠缺高效的沟通与协作,致使预算执行期间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与不准确性。例如,工程部门在施工期间遭遇突发状况需对预算进行调整时,未能及时与财务部门展开沟通,使得财务部门难以实时掌握预算执行的动态变化,进而对整个项目的预算管控产生不利影响。其二,部分员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在工作中缺乏严格遵循预算执行的意识,随意超支的现象屡有发生。
1.3 预算监控与分析不到位
预算监控作为保障预算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当前诸多工程项目型企业在此方面存在显著短板。企业尚未构建完善的预算监控体系,难以实时、精准地获取预算执行的相关数据,故而无法及时察觉预算执行进程中的偏差。与此同时,在预算分析层面,通常仅开展简单的对比分析,未能深入剖析偏差产生的根源,亦未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举措。例如,当发现某一项目成本超支时,仅将其简单归因于市场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而未从企业内部管理、项目执行等维度展开深入探究。
1.4 预算调整机制灵活性不足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难以规避各类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政策法规变动、环境因素制约、技术瓶颈显现等,需对预算实施合理调整。然而,多数工程项目类企业的预算调整机制呈现僵化特征。企业既定的预算调整流程繁杂,涉及多层级审批环节,导致实际需求出现时难以及时响应。例如,在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中遭遇特殊地质条件需变更施工方案时,企业因需履行冗长的审批程序方能调整预算,此举不仅延误工程进度,更可能因预算调整滞后导致施工成本额外攀升。此外,部分企业对预算调整的适用标准界定模糊,缺乏可量化的明确指标,致使预算调整必要性及调整幅度的判定存在显著主观性,容易引发部门间的争议。
2 工程项目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优化预算编制方法
为解决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的问题,工程项目型企业应摒弃单一的“增量预算法”,采用多元化、灵活的预算编制方法。首先,对于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要进行细致的分类和分析。对于创新性工程项目,可采用零基预算法,即不考虑以往的预算情况,以项目的实际需求和目标为出发点,重新评估各项成本和收益。通过对项目的技术方案、市场前景、资源需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精准确定预算金额,确保预算能够真实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些相对成熟、具有一定历史数据的项目,可以结合滚动预算法。滚动预算法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和补充,使预算始终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和潜在风险因素。可以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定期对市场价格、政策法规等进行跟踪和研究,将这些因素纳入预算编制的考量范围,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提升预算执行力度需要从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和提高员工预算意识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健全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可以通过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协调会议,让工程、经营、财务、采购等部门共同参与,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和风险提示,将发现的问题及风险点归口到每一个业务部门,各部门相关人员找出并分析偏差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尽量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避免资金用途被随意改变,成本超支等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员工的预算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组织专题培训、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员工了解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和个人利益的紧密关系,改变其对全面预算所持的陈旧观念,提高业务部门的预算管理意识及预算编制方法与技能,确保所有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有清晰的理解和共识,以达到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项目顺利进行,共同完成预算经营目标。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对严格执行预算、节约成本的员工给予奖励,对随意超支的行为进行惩罚,形成良好的预算执行氛围。
2.3 完善预算监控与分析体系
为了加强预算监控与分析,工程项目型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监控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准确地收集和整理预算执行数据。通过该系统,企业管理层可以随时查看预算执行的进度、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等,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在预算分析方面,要摒弃简单的对比分析方法,采用深入、全面的分析方式。不仅要分析预算执行偏差的表面现象,更要深入挖掘偏差产生的根源。可以运用因果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工具,从企业内部管理、项目执行、市场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例如,当发现项目成本超支时,要从项目的施工组织、资源配置、人员管理等内部因素,以及市场价格波动、政策法规变化等外部因素进行全面排查,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并跟踪措施的执行效果,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2.4 建立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
鉴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工程项目型企业需要建立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应简化预算调整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升预算调整效率。可根据预算调整的金额大小及影响程度划分调整层级,对于小额、紧急类预算调整,可采用简易审批流程,由项目负责人或相关部门负责人直接审批并事后备案。同时,需明确预算调整的标准与量化指标,制定详细调整指南,规定预算调整的具体触发条件、调整幅度及适用范围。例如,当市场价格波动超过一定比例、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下,可以启动预算调整程序。这样可以避免预算调整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确保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要加强对预算调整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滥用预算调整机制的情况发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工程项目型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至关重要。尽管目前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执行力度不足、监控与分析不到位以及调整机制不灵活等诸多问题,但通过优化预算编制方法、强化执行力度、完善监控与分析体系以及建立灵活的调整机制等对策,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体系,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伟 . 关于工程项目型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探讨 [J]. 商业 2.0,2024,(27):31-33.
[2] 王静 . 工程项目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J]. 大众投资指南,2023,(24):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