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数据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事故预防策略研究 

作者

温以峰 李豹

鲁西化工集团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1 大数据技术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特点

1.1 数据整合与关联能力强

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涵盖众多环节且涉及大量设备,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各类数据,包括设备运行参数、生产环境数据以及人员操作记录等。大数据技术可对分散于不同系统和设备中的数据加以整合,消除数据孤立状态。此外,该技术还能够发掘不同数据间的潜在联系,例如通过剖析设备温度、压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提前预判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而实施相应的安全举措,防止事故发生。

1.2 实时监测与预警高效

化学工业生产具有连续性及高危险性的特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后果将极为严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化学工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以及对海量数据的迅速分析与处理。在监测到数据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下,该技术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例如,一旦发现某反应釜的压力突然升高并超出正常范围,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压力过高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3 风险评估精准全面

在当前形势下,化工企业正面临诸多安全挑战,包括火灾、爆炸、中毒等在内的多种风险。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手段,能够综合考量各类因素,对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精准而全面的评估。该技术能够融合历史事故数据、当前生产状况、环境因素等多维度信息,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深入分析和精确计算,大数据技术能够明确企业各环节的风险等级,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策略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例如,依据风险评估结果,企业可对高风险区域实施强化的安全防护措施,提升巡检频次等,以确保安全生产的万无一失。

1.4 决策支持科学可靠

在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精准的分析结果,助力他们作出更加科学、可靠的决策。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海量数据,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握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预测。例如,在决定是否对特定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时,大数据分析能够提供设备运行状况、维修成本、安全隐患等多维度信息,使管理者能够全面权衡利弊,作出最佳决策,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 大数据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事故预防策略

2.1 构建大数据安全监测体系

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复杂,涉及众多的设备、工艺和环节,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全面的安全监测体系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一步。首先,在化工生产的各个关键节点安装大量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收集温度、压力、流量、成分等各种关键数据。例如,在反应釜上安装温度和压力传感器,一旦数据超出正常范围,系统就能立即发出警报。借助大数据平台,能够对海量传感器数据进行高效整合与深入分析。该平台拥有卓越的数据存储与处理功能,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清洗、深度挖掘及精准建模。通过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事故数据与正常生产数据进行细致比对与分析,能够揭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与规律。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特定设备在特定温度、压力及流量组合条件下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从而能够提前对设备进行维护和调整,确保生产安全与效率。

2.2 基于大数据的员工安全培训优化

员工作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素,其操作技能与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与学习成效,能够实施精准的安全教育培训。同时,通过全面收集员工在日常生产中的操作数据、事故记录以及培训考核成绩等关键信息,利用先进的大数据算法,精准识别并分析每位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为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例如,有些员工在设备操作流程上容易出现失误,而有些员工对安全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根据分析结果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对于操作技能不足的员工,安排更多的实操培训课程,并配备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指导;对于安全法规知识欠缺的员工,组织专门的法规解读讲座和线上学习课程。同时,利用大数据跟踪员工的培训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2.3 大数据驱动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化工企业的设备状况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运用大数据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保障安全的重要举措。从设备采购阶段开始,收集设备的各项参数、性能指标、供应商信息等数据,建立设备基础信息数据库。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记录安装数据、调试结果等,为后续的运行维护提供参考。在设备运行阶段,利用传感器实时收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振动、转速、能耗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估和预测性维护。例如,当分析发现设备的振动频率出现异常波动时,提前安排检修,避免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同时,根据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维护记录,分析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衰减规律,合理安排设备的更新换代计划。

2.4 大数据助力应急响应预案制定

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预案至关重要。大数据可以为应急响应预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收集企业内部的生产布局、设备信息、物料存储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等数据,结合历史事故案例和行业数据,利用大数据建模技术模拟不同类型事故的发生场景和发展趋势。例如,模拟火灾、泄漏等事故在不同风向、不同季节下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根据模拟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在事故发生时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应急救援的流程和措施,以及救援物资的储备和调配方案。同时,利用大数据对预案进行动态优化。随着企业生产情况的变化和新数据的不断积累,及时调整应急响应预案,确保其始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通过大数据分析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评估,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事故预防中优势显著、潜力巨大。其凭借强大的数据整合与关联、实时监测与预警、风险评估及决策支持能力,为安全管理提供多维度支撑。基于大数据的事故预防策略,涵盖构建监测体系、优化员工培训、实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应急响应预案制定等,形成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案。这些策略可及时发现隐患、预防事故、降低损失、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及企业对安全管理重视度提高,大数据应用将更深入广泛。化工企业应积极拥抱该技术,探索创新应用模式,优化安全管理策略,以实现安全生产长效目标,为行业和社会做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景浪 . 基于大数据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事故预防策略研究 [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25,(05):159-161.

[2] 王丽君,陈爱武,吴海梅 . 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J]. 氯碱工业,2023,59(02):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