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故障中的诊断与对策研究
孙辛未
黑龙江省华富电力投资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对电力行业而言是一项巨大的供电挑战。因此,探究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转和工作效率,保障电气系统和电力设备运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现阶段技术开发的重点领域主要侧重于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升级,增加电气工程自动化管理的技术研发权重,将为电力行业的内部生产和工作效率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1 智能化技术特点
1.1 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是智能化技术的显著特点。在电力运行系统的日常维修中,相关检修人员可依托智能化技术记录设备相应的运行数据,快速诊断系统设备出故障的原因;还可以通过智能化平台构建完善的电子信息档案库,为后期的设备维护与检修提供便利。对于电气工程而言,通过智能化技术实时智能监控电力运行系统的相关流程,及时关注电气系统和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当出现故障时,可以智能控制发出警示,并在危急状态下自动断电,为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维修、及时更换老化部件等争取黄金时间,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保障作用。
1.2 优化电气工程设计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实际工作中,有效应用智能化技术有利于优化电气工程设计。智能化控制系统涉及面较多,电气工程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自动化设计方案时,可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模拟检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随着这种设计工作方式的优化,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充实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精进工作技能技巧,以便丰富实践经验,合理设计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电气设备系统方案。
1.3 多元功能的拓展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其功能在于综合故障诊断、防误功能、设备检测、智能操作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首要功能则是广泛在线监测设备运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也相对增强了电力设备的维护力度。防误功能对智能变电站起着有利作用,为处理电气系统的突发事件提供有利条件。
2 基于智能化技术的电气工程故障诊断技术
2.1 数据驱动方法
数据驱动方法通过历史数据挖掘规律,实现故障预测。长短期记忆网络是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常用模型,其基本单元包括输入门、遗忘门、输出门和细胞状态。长短期记忆网络通过门控机制捕捉长期依赖关系,将传感器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故障概率,学习故障前特征模式。
2.2 物理模型与数据融合方法
物理模型与数据融合方法综合了设备物理原理和数据驱动的优势,可提高故障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兼具物理解释和挖掘隐藏故障特征的能力。物理模型依据设备的物理特性建立,但其应用需要大量先验知识。数据融合方法通过挖掘数据特征,有效弥补了物理模型的不足。在融合过程中,可以将物理模型的输出结果作为数据驱动模型的输入,或者采用加权平均法对二者预测结果进行融合,从而实现更准确的故障诊断。
2.3 人工神经网络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在制造领域的机械故障检测方面,神经网络技术展现出极大的实用价值。该技术通过接纳机器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其能够自主掌握设备故障的独特征兆与模式,进而达到自动检测故障的目的。神经网络能依据学得的故障数据,对故障进行类型划分,如区分机械性与电气性问题,以便精确判断设备的实际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神经网络深入剖析设备的历史故障记录,能预测故障类别及其发生的时间点,辅助企业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故障导致的经济损失。
3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故障应对中的策略探究
3.1 智能系统辅助下的应急响应流程优化
当电气工程故障突发时,智能系统凭借其强大的数据采集与传输能力,迅速成为应急响应的“前沿哨所”。以智能电网为例,分布在电网各处的智能传感器宛如敏锐的“触角”,以毫秒级的速度捕捉故障瞬间的各类参数变化,如电流的骤增、电压的跌落、局部放电产生的高频信号等,并通过高速通信网络,如 5G 专网或光纤通信,将这些关键信息在数秒内传输至电网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智能故障诊断软件立即启动,利用内置的深度学习模型对故障数据进行深度剖析。该模型基于海量历史故障数据与专家知识训练而成,能够快速匹配故障特征,精准定位故障发生的线路区段、设备节点,甚至能判断故障的严重程度,如轻微短路、绝缘击穿等。一旦确诊故障,智能系统即刻从预案库中调取与之对应的标准化处理方案,方案涵盖详细的操作步骤、所需人力物力资源以及预估修复时间,为抢修人员提供精准指导,大大缩短决策制定与行动部署的时间,将故障对电网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3.2 远程操作与协同处理机制
在当今电气工程领域,远程监控与操作技术已成为故障应急处理的得力“臂膀”。在大型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通过部署工业物联网,现场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被实时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运维人员借助高清摄像头、虚拟仪表盘等工具,犹如身临其境般掌握设备动态。当电机突发故障停机时,运维人员无需奔赴现场,可直接在监控中心利用远程操作终端,依据系统提示,一键式下达重启、参数调整或切换备用设备等指令,快速恢复生产流程,避免长时间停机造成的巨大损失。多部门协同处理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故障应对效能。以智能建筑电气系统故障为例,当楼内供电出现异常时,物业工程部、设备供应商售后团队、电力运维公司等多部门依托统一的协同平台迅速联动。
3.3 技术创新驱动策略
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的持续性内生动力离不开技术创新驱动,这要求建立系统化的创新激励与支持机制,培育创新文化是基础部分,需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研究氛围,构建多元的创新评价体系,研究人员的创造力与探索精神可借助这些举措激发,同时强化创新意识教育,跨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应包含在内,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技术创新离不开创新资源整合的支撑,这要求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资源配置体系。资金支持体系应包含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多元投入;创新平台建设可整合实验室、测试中心等基础设施,形成全链条的支撑;人才梯队的建设应同时强化高层次引进与青年人才的并重策略,避免体系化描述和逻辑工整性。
结束语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革。通过在电气系统控制、故障诊断及设备优化等环节的具体应用,有效提升了建筑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稳定性与质量。然而,当前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的应用仍存在范围有限、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深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动建筑电气工程朝着智能化、高效化与绿色化方向发展,为人们创造出更为舒适、便捷且安全的建筑环境,需采取理论结合实践、拓展应用领域、提升智能化技术应用成效以及重视技术创新等一系列优化策略。未来,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需要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 海 彬 . 设 备 电 气 故 障 诊 断 与 维 修 探 讨 [J]. 中 国 设 备 工程 ,2021(19):54-56.
[2] 刘军强 .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J]. 自动化应用 ,2023,64(07):1-3+6.
[3] 张艳军 . 机械电气设备维修中的故障诊断和解决措施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3(18):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