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对策研究
李建伟 王龙
黄河交通学院 河南焦作 454950
尽管这些龙头企业具有行业优势,但从其目前的主营收入来看,达到千亿级别的新材料基地,仍然有较大困难。因此,打造焦作市千亿级新材料特色产业,亟需延伸和壮大产业链群,形成知名的特色产业基地,大家说到焦作市,就能想到焦作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好比说到赤水河畔茅台镇,就想到茅台酒。关键词:区域特色经济;焦作市; 新材料;产业基地
0 引言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以调研企业为基础,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提出以点带面、引进与创建并举的思路,打造几个国内头部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形成产业链群,最终形成知名区域特色经济。
1 主要研究问题
1.1 国家新材料政策导向
新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的关键保障,国家要求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1] 。河南省则要求围绕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新材料创新平台 [2]。基于国家对新材料的政策导向,宁波市、大连市、洛阳市、金昌市、广州市、宝鸡市和连云港市 7 个城市建设了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1.2 本地新材料的产业布局与创建
目前,焦作市有头部新材料企业 4 家,分别是多氟多(动力电池及材料)、龙佰集团(钛白粉、海绵钛、锆、钪、电池材料)、焦作万方(铝及铝合金)和中源钛业(钛及钛合金)。很明显,以龙头企业为主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并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但是至今区域特色经济的知名度不高,亟需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群并提高知名度。
创建区域特色经济有两种类型,一个是纵向型,即围绕头部企业,形成上下游完善的产业链群;另一种是横向型,即同类或相似企业,形成生产和销售信息共享,降低成本。这两种类型都适合焦作市特色经济创建。
1.3 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已经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有些地方还成立了产业研究院或协会等,这些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当前市场严重萎缩,研究产业链群及其生态环境、重构产业链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的研究不仅需要而且正当其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区域特色经济的政策要求,并以此完善产业链群;二是如何组织扩大生产,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三是采取何种措施保护与发展产业基地。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确定如何打造产业链群。
2 研究方法
2.1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在本文撰写之前,对新材料领域的文献进行搜集、筛选、阅读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历史、现状、发展过程和前沿动态,从而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定性分析法是依据现场调研,分析建设产业链群的必要措施。
2.2 对策研究
依据国家新材料产业政策,特别是河南省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2022—2025 年)[3],省政府文件中特别提到焦作市的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包括高品级海绵钛、绿色新型钛白粉研发、钛锆钒钪绿色综合提取和电池材料。所以,焦作市的新材料发展方向应是电池材料、钛白粉、海绵钛、高性能铝合金和钛合金、锆、钪稀有金属等。
3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3.1 扩大现有产能并打造出产业链群
焦作市4 家新材料的头部企业2024 年的主营收入分别是:龙佰集团275.14亿元、多氟多 82.07 亿元、焦作万方 64.66 亿元和中源钛业 12.5 亿元,总计434.37 亿元,字面上看未达到 500 亿元,距离千亿级别有较大差距。当然,这只是 4 家公司的统计数据,在这 4 家公司产业链上的其他小微企业的营业收入并未统计在内,如果把其统计在内,整个产业链上的营业收入一定是超过 500亿元的。
很明显,目前仅靠几家头部企业去实现千亿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不仅大量消耗这些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专精特新”也难以体现,难以带动本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其实,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龙头企业没有积极带动一大批小微企业在本地发展壮大,反而制约了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在调研中了解到几家头部企业都在积极扩产和加大技术创新,政府职能部门正在引导小微企业加入产业链群,并给予适当的扶持,相信焦作市实现千亿规模的材料产业只是时间问题。
3.2 引进或创建新材料企业
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外或省外的知名新材料企业来焦投资建厂,如动力电池、电子信息材料、有色金属加工与提取等,推动本地企业技术创新与扩大产能,同时培育产业链群的形成。
企业与高校之间要紧密合作,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贯穿起来,这件事情必须以企业为主进行。在有色金属加工方面,焦作万方与中源钛业还可以合资成立轧制企业,为双方提供板带箔的轧制工作。未来也可以共享轧制、铸造、锻造等合金产品的生产。
3.3 规划特色产业基地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
政府需要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制定产业发展的规划,形成“引(引进企业)、创(创建企业)、促(促进企业优化升级)、保(保护现有产能)”的工作机制,专职服务于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确保优良的营商环境,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支持。
市域内高(职)校加快专业调整与设置,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鼓励高校与企业要形成产学研的良好机制,以此推动成果的转化与技术开发。
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或帮助企业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类似于产业研究院的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用资源,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这些举措的最终目标是制定新材料的国家标准,为推动本地产品进入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4 结论
1)区域特色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基地,要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不仅在需要有几个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一大批小微企业形成产业链群,还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2)区域特色经济,不仅需要特色,更需要规模,尤其是工业产品,不具备规模优势,竞争力就弱,市场就会被分食。地方政府规划特色产业基地的时候,要有相应的规模规划。
3)本地高(职)校要加强与产业规划相适应的专业,为产业基地培养足够的人才。企业与高校之间要加强合作,要形成产学研的良好机制,以此推动成果的转化与技术开发。
参考文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 号,2024.01.18
[2].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5 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 年)》的通知 .2024.12.06.
[3].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2022—2025 年)》的通知,豫政办 [2022]65 号 . 2022.07.19.
作者简介:李建伟(1968.06-),男,河南上蔡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地方工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