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的实践探索
史园园
张家口市桥东区铁路斜街小学 075000
随着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正在重塑教育教学形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这为开展精准教学提供了政策依据。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知识结构严谨等特点,特别适合开展精准化教学。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学情把握不准确、教学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赋能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的实践路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精准教学的内涵与信息技术支持
精准教学是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通过科学诊断和精准干预,实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学习者特征最佳匹配的教学范式。其核心特征表现为:教学诊断的科学性、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干预的精准性和教学评价的发展性。
信息技术为精准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持:首先,智能诊断工具可以实现学情的精准把握;其次,学习分析技术能够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再次,数字资源平台便于开展差异化教学;最后,数据采集系统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这些技术支持使精准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成为可能。
二、基于智能诊断的学情精准分析
学情诊断是精准教学的首要环节。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智能工具实现学情的精准把握。在线前测系统能够快速诊断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自适应测试准确评估每个学生的起点水平。学习行为分析系统可以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情况,为全面了解学习状况提供数据支持。
在具体实施中,可采用三级诊断模式:单元前测诊断知识储备,课中检测诊断理解程度,课后测评诊断掌握情况。例如,在教学 " 分数加减法 " 前,通过在线测试诊断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掌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即时反馈系统了解学生的理解难点;教学结束后,通过分层作业检验学习效果。这种全程化的诊断模式,为精准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数据驱动的教学目标精准制定
教学目标的精准制定是实施精准教学的关键。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目标制定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差异性,基于学情数据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切的目标;二是可测性,目标表述要具体明确,便于检测;三是发展性,目标设置要促进学生持续进步。
具体实践中,可采用 " 基础 + 拓展 " 的目标分层策略。基础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基本要求的达成;拓展目标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促进其深度发展。例如,在 " 长方形面积计算 " 教学中,基础目标是掌握面积公式并解决简单问题,拓展目标则是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智能教学系统可以根据诊断结果,自动为不同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目标。
四、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环节需要根据学生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多种支持手段:一是智能推送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进度自动推送适配的学习资源;二是虚拟学伴,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三是协作平台,支持开展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学习。
在课堂组织方面,可采用 " 集中讲授 + 分组学习 + 个别指导 " 的混合模式。集中讲授解决共性问题,分组学习促进互助交流,个别指导满足特殊需求。例如,在教学 " 统计图表 " 时,教师先讲解核心概念,然后分组完成不同难度的数据整理任务,同时对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种灵活的教学组织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
五、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评价
精准教学评价强调过程性与发展性。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评价系统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程性,能够记录学习全过程的数据;二是多维性,可以从知识、能力、态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三是即时性,评价结果可以快速反馈给师生。
实践中可构建 " 线上 + 线下 " 的评价体系:线上系统自动记录学习过程数据,生成学习分析报告;线下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评估高阶思维能力。例如,在 "图形与几何 " 单元学习中,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练习情况,同时通过项目作品评价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能力。这种多元评价方式,为教学改进提供了全面参考。
六、精准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在信息技术赋能精准教学的实践中,需要注意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技术应用的适切性,要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的倾向,确保技术服务于教学本质;二是数据解读的科学性,教师要提升数据素养,准确理解数据背后的教育意义;三是人文关怀的不可或缺性,在追求教学精准的同时,要注重情感交流和人文熏陶。
此外,还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既要保证基本要求的达成,又要促进个性发展;技术支持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技术是辅助工具,教师才是教学的主导者;短期效果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不能仅关注即时成绩,更要着眼学生的持续发展。
七、结束语
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智能诊断、数据驱动、差异实施和动态评价等策略,有效提升了教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实践表明,信息技术赋能下的精准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未来,随着教育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精准教学将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和数据思维,在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中把握教学本质。同时,要深入开展精准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更加成熟的教学模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陆. 精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3] 李芒 .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J]. 中国电化教育,2021(5).
[4] 赵蔚 . 学习分析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2020(3).
[5] 胡艺龄 .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J]. 现代教育技术,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