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策略研究
马宣丽
宝丰街小学 河北省张家口 07500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其德育工作具有奠基性作用。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使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然而,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仍存在实效性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德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探索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对于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小学德育内涵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核心要义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小学阶段,立德树人的具体内涵体现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健康人格,为终身发展奠定道德基础。
小学班主任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具有独特优势:首先,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长,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特点;其次,班主任负责班级全面工作,便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最后,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其言行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这些优势使得班主任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实施者。
二、树立科学的德育观
班主任的德育理念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基于立德树人的要求,班主任应当树立以下德育观念:首先,坚持全员育人理念。德育不是班主任的独角戏,而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班主任要协调各科任教师,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形成育人合力。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严谨态度。其次,树立全程育人意识。德育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应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从晨会到班会,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班主任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实现无时不在的德育。最后,确立全面发展观念。德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道德认知,更要重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班主任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构建生活化德育内容体系
德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班主任应当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内容体系: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可以从" 爱家乡" 做起,通过了解家乡历史、探访家乡名人、考察家乡变化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进而升华为爱国主义情感。例如,组织" 家乡的小调查" 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发展。
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要聚焦日常生活细节。从整理书包、文明用语到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班主任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行为规范,并通过持续的训练和强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开展 ′′21 天好习惯养成 " 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掌握交往技巧。特别是要重视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创新体验式德育方法
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效果有限,班主任需要创新德育方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体验法是有效的德育方法之一。班主任可以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直接体验。例如,组织 " 爱心义卖 " 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开展" 角色互换" 游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项目式学习也是值得推广的德育方式。班主任可以设计具有德育意义的项目任务,如 " 班级环保行动 "、" 传统文化传承 " 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责任意识、合作精神等品质。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此外,叙事德育法具有独特优势。班主任可以通过讲述道德故事、分享生活案例等方式,以生动形象的形式传递价值观念。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增强教育的亲切感和说服力。
五、实施发展性德育评价
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德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班主任应当建立发展性的德育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要注重多元化和全面性。除了道德认知水平外,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情感态度变化等。可以设计 " 品德成长档案 ",记录学生在爱心、诚信、责任等方面的进步。
在评价方式上,要强调过程性和参与性。采用观察记录、成长故事、同学互评等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特别是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其自我反思能力。例如,定期开展" 我的成长故事" 分享会。
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要突出激励性和发展性。班主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积极的评价强化良好行为,帮助学生树立道德自信。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多用鼓励和期待的方式促进学生进步。
六、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德育工作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班主任应当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家校合作是德育的重要保障。班主任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册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形成教育共识。特别是要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德育方法,避免家庭教育的误区。可以组织" 家长德育沙龙",分享交流育人经验。
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够丰富德育内涵。班主任可以联系社区、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拓展德育空间。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协同育人的重要环节。班主任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通过制定班规、设计班徽、创作班歌等形式,增强班级凝聚力,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七、结束语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全面创新。通过树立科学的德育观、构建生活化的内容体系、创新体验式德育方法、实施发展性评价、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等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朱万才 江秀红.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策略. 天津教育[J],2025 (15): 35-37
[2] 付丽艳 . 班主任借助家庭教育开展德育的实践探索 . 中小学班主任[J], 2025 (11): 63-65
[3] 曹燕.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径的创新探索. 教师 [J],2025 (14):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