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情景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培养
覃梦雨
石门县第二中学 41530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0 修订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情景教学通过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在情景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三角函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传统教学中往往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理解困难等问题。因此,在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发挥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景教学是教师通过刻意构建模拟学习场景,以特定形象展示为核心,辅以情绪色彩烘托,引领学生融入学习情境,从而深化学习体验、增强理解力的教学策略。它源于情绪心理学,借助学生情感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设定情境激发正面情绪,促进认知活动高效开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为载体,将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借助视听和具象化形式加深学生印象。其核心在于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情景中发挥主体性,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合作等方式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高中数学情景教学中发挥与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一)以生活情景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
生活情景是对生活中特定场景的描绘,反映日常生活中事物间的数量联系。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需紧扣教学主题,且贴合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学生迅速融入并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感知知识,发挥主体性。在“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中,可创设摩天轮运动的生活情景。
首先,播放摩天轮运转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坐过摩天轮吗?当摩天轮转动时,座舱的高度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大家能描述一下这种变化规律吗?”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会说出高度先上升后下降,循环往复。
接着,教师拿出摩天轮模型,设定摩天轮半径为 r,座舱从最低点开始转动,经过时间t 后,转过的角度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角度表示座舱的高度 h ?”学生在讨论中,会尝试结合圆的知识,想到座舱的位置可以用角度来描述,进而思考高度与角度的关系。
之后,邀请学生上台用模型演示,标记出不同角度对应的座舱位置,并测量高度。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当角度变化时,高度 h 也随之变化,且呈现出周期性。教师引导学生:“这种高度随角度变化的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角函数。”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主动观察、讨论、操作,将生活中的现象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感知中初步建立三角函数的概念雏形,充分发挥了主体性。
(二)以故事情景为依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借助数学家的故事创设情境,能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由来,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在探究中培养主体性。在“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中,引入托勒密研究天文学与三角学的故事。“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为了更精准地预测天体运行轨迹,需要计算不同角度对应的弦长。他在《天文学大成》中,构建了一个圆,将圆分为 360 度,通过研究弦长与圆心角的关系,为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学们,你们知道托勒密是如何通过弦长研究角度关系的吗?”
学生被故事吸引,会产生好奇心。教师顺势引导:“我们也来模仿托勒密的研究,在单位圆中,当圆心角为时,对应的弦长与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利用圆规、直尺绘制单位圆,测量不同角度对应的弦长,并记录数据。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发现弦长与角度之间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如果我们把角度作为自变量,弦长的一半与半径的比值作为因变量,会得到什么呢?”学生继续探究,逐渐意识到这个比值就是正弦函数的雏形。
通过故事情景,学生了解到三角函数的发展源于实际需求,激发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探究中主动思考、分析、总结,加深了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主体性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以科学情景为支撑,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创设科学情景,将科学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设计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魅力,促使其主动建构知识,提升思维能力,进一步发挥主体性。在“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中,创设单摆运动的科学情景。教师介绍:“单摆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模型,当单摆左右摆动时,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会随时间变化,而位移与摆角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随后,教师拿出单摆实验装置,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摆长 l,记录摆球从不同摆角(小角度)开始摆动时,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s,并记录数据。学生在实验中,会认真操作、记录,观察位移s 与摆角的关系。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我们可以将摆角看作一个任意角,结合圆的知识,思考位移 s 与摆角的正弦值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分析数据、绘制图像,发现当摆角较小时,位移s 与近似成正比。
进而,教师引入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设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那么y 叫做的正弦函数,记作 x 叫做的余弦函数,记作。
在这一科学情景中,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推理,主动将物理现象与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在建构三角函数概念的过程中,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情景教学中,以生活情景为基础,能引导学生主动感知;以故事情景为依托,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以科学情景为支撑,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与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创新情景教学方法,结合不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更多贴合实际、富有吸引力的情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 金丙亮 .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17):2.
[2] 李永红 . 情景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学周刊 ,2021(24):2.
[3] 徐 清 . 情 景 教 学 对 高 中 数 学 教 学 的 积 极 影 响 研 究 [J]. 天 津 教育 ,2021(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