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1+X 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融合下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作者

崔雨蒙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100

引言:

民航运输服务专业是我国民航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对运输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亟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路径,1+X 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为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契机,通过引入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能更好地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培养民航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 1+x 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融合的意义

(一)提升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X 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的融合,能从制度层面推动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促进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取得行业企业认可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时可获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互为补充,形成复合型的国家资格认证体系,这一改革举措倒逼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有助于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聚焦岗位实际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现代学徒制突出了校企协同育人主体地位,要求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密切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强化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二)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

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民航业发展步伐,对接产业需求,1+X 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1+X 证书制度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本遵循,将特定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等“嵌入”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内容更新等环节必须参照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水平,这一改革举措促使职业院校必须与行业企业深入对话,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岗位能力需求,动态优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提升人才培养的灵活性[1]。

二、 1+x 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课程体系重构:对接证书标准与岗位需求

课程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载体, 1+X 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融合背景下,民航运输服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为引领,以真实生产项目为导向,推进课证融通,构建纵向衔接、横向对接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构建基础素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拓展提升课程相衔接的课程序列,实现职业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的阶梯化培养。如针对航空服务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礼仪实务、民航概论、人际沟通等,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专业课程涵盖民航运输服务、客舱服务、机场地面服务等,强化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拓展课程则以航空英语、创新创业等为主,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发展潜力。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项目化、情境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 [2]。

(二)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建设

1+X 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融合,突出了校企协同育人中企业的主体地位,民航运输服务专业要主动适应这一趋势,加快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新机制。校企共建培养团队,实施“双导师”教学,成立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导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校企导师在教学中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学校教师重点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企业导师侧重岗位实践经验传授、实习实训指导,学生在“双导师”引领下,理实一体、学做合一。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工学交替培养,以民航企业为依托,建设集实训、培训、生产、研发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培养方案框架内,赴基地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强化实践能力。如某高职院校与当地机场合作,建设民航地面服务实训中心,配备模拟航站楼、机位、机舱等设施,开设行李运输、登机服务等项目,让学生参与真实业务流程,三是校企共建技能竞赛平台,促进“赛训融通”[3]。

(三)师资队伍优化:“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行业专家引入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推进 1+X 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关键。要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的常态化机制,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一线,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积累生产实践经验,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取相应等级证书,促进“教师素质能力证书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复合发展,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实施“师徒制”培养,安排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其导师,引领其快速成长。要广泛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充实教学团队,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从民航企业遴选技术骨干担任兼职导师,成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专兼教师分工协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学合力。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攻关等,加强与行业专家的交流互动,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拓宽教师视野 [4]。

结语

1+X 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拓宽了路径、注入了动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民航运输服务专业要主动作为,将1+X 证书、现代学徒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格局。为民航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歇,广大职业院校要立足办学定位,聚焦民航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佳贝 . 1+X 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深度融合的高职民航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中国储运,2025,(02) :190-191.

[2] 张勇,孙素云 . 基于现代学徒制与 1+X 证书制度融合的建筑专业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科教文汇,2024, .

[3] 杨正昱 . 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融合实践教学研究——以 UI设计课程为例[J]. 新美域,2024, (07):155–157 .

[4] 李佳贝 . 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融合下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J]. 中国储运,2024,(05) :167-168.

作者信息:

崔雨蒙,1996 年4 月生,女,汉族,山东省蓬莱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