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数学教学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丁琴

神木市第十三小学 陕西神木 719300

引言:

随着教育界越来越注重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引入和实践,有效地实施这一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小学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学科,更是结合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平台。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实施,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减轻学生对数学的厌恶情绪。

一、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定义和特征

跨学科教学策略是一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合,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多个显著特点 : 首先是前瞻性,跨学科教学注重学科整合,在提升学生学科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构建更综合的认知结构,为其未来跨学科发展打下基础。其次是灵活性,在教学实践里,教师可以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依据不同教学场景以及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制定各式各样的跨学科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益。再者,多元化,它能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思想与技能,构建出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体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多方面知识。最后是整合性,这种教学策略可以使不同学科知识优势互补,实现教育与学科之间的互动交叉,达到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总之,跨学科教学策略是一种兼具创新与前瞻性、灵活性与多元化,并且能够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原则

(一)数学为主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跨学科课堂时应当始终遵循数学学科为主的原则,数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信息及数学思维,构建跨学科的目的是在强化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构建跨学科课堂时需要以数学学科为中心整合其他学科知识,以免降低教学有效性。

( 二) 生成性原则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不是简单地将多学科知识拼接在一起,而是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已有认知建构,深入挖掘与数学教学有关的教学内容与资源,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与任务,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最大程度上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主动发表个人见解,体现自身对数学学习的深度思考。由此可见,教师应遵循 " 生成性 " 原则,以学生为核心,探寻数学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捕捉课堂中基于学生提问和探究而形成的 " 新" 教学契机,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持续激活学生学习潜能。

三、数学课堂关于" 跨学科" 实践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整合难度大

在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但由于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重点不同,整合过程往往复杂且耗时。例如,在教授 " 时间与钟表 " 这一单元时,教师可能需要结合历史、物理、天文等学科内容,但由于这些学科的知识点较为分散,整合难度较大。这种教学内容的整合难度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主题拼盘的杂乱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众多学校纷纷引入了 " 综合与实践 " 课程模块,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并促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尝试往往面临一些挑战,如跨学科知识整合不足以及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协作等问题。

四、小学数学教学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创设跨学科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跨学科教学活动是关键实践。教师可引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多元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 " 小数的认识 " 教学中,教师把数学题目与自然科学联系起来。让学生测量不同植物叶片的长度,记录数据并以小数形式表示。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这些自然科学中的实际操作,探究小数在记录数据中的规律,理解小数概念的实际意义。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小数是如何帮助精确记录和比较数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也可把数学与社会科学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 " 百分数 " 时,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商品折扣问题,探究百分数与消费等社会问题的联系,理解百分数的社会背景和实际意义。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社会科学角度了解百分数在经济统计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数据表示的差异。另外,创设艺术课堂也很有帮助。在学习 " 图形的运动 " 时,教师让学生参观建筑艺术作品,欣赏建筑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几何图形运动形式。学生通过欣赏立体几何作品,理解空间概念和图形转化等数学概念,同时增强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融入艺术元素,促进跨学科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围绕小学生年龄特征、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编排的规律,灵活融入艺术元素,借助跨学科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游戏式、活动式学习中感知多学科知识,学习和理解活动中蕴含的知识,不断增强学习有效性。适度引入艺术元,将教学设计为数学学习游戏活动、其他体验活动,能点燃学习探究热情,激活学习思维,让学生在玩与学的背景下深入感悟知识,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应用,使得学习效度不断提高,知识构建更加扎实。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几何与图形的感知水平等因素,创设一个 " 玩七巧板 " 游戏学习情境,借助跨学科模式有机融合美术元素,让学生在做、玩与游戏中实现学习的进步。如设计一个做七巧板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和米老鼠、唐老鸭等小动物们一起去学做七巧板,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好。如此氛围,一定能促使学生对微课观看、学习思考保持高度注意力,思索七巧板该如何做,它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如此情境下,学生会运用硬纸板去画一画、剪一剪,得到自己的七巧板。紧接着,鼓励学生参与到拼一拼的竞赛游戏之中,“看谁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更有意思”。比赛式的学习活动,能刺激学生学习感官,助力学生将日常活动经验、个性化思考融入创作之中。这样学生有拼成常规几何图形的,有拼成小动物的,还有学生创造出变形金刚、恐龙等,使得学习个性得以释放,创新学习自然发生。如此将数学教学与美术等艺术学科融合的思考,一定能深化图形的学习,发展学生创新思考、深入探究的理性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刻理解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这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促使他们主动运用多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华忠.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4(2):38-40.

[2] 陈璐 . 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策略研究 [J]. 2024.

[3] 杨晓娟 .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34):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