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情境教学
肖雨涛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永昌中心学校 421600
前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活动开展中的辅助工具,它能够为课堂的多元建构带来许多新的变化。而初中语文教师在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情境建构时,则应当充分明确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价值,能够借助生活、直观以及游戏等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够体会到新鲜感,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索到更丰富多样的古诗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让学生对古诗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一、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建构优势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一部分。基于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课前导入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为其后续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依托微课、网络资源的渗透,还有利于归还学生语文学习主体地位[1]。切实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活动建构方式,让学生的古诗学习不再被动,而是真正融入课堂,在想象、猜测、分析及探索的过程中,把握古诗内涵,并与古诗产生情感共鸣。再者,信息技术的融入还能够很好地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即使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丰富多样的古诗资源,但这些资源也依旧具有一定局限性。当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依托丰富多样的互联网资料,将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时,就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探究到更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打破传统教育局限,助力初中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二、“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情境教学建构策略
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开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师应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数字化的教育辅助工具能够赋能古诗情境教学科学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创设。
(一)生活情境建构,优化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组成。高质量的课前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赋能学生后续课堂参与度的提升。而在古诗教育工作建构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通过生活情境的建构,达到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发学生联想与猜测的目的。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而这也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寻找古诗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连接点,借助视频及图片资源,带领学生进行猜测与联想。归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依托数字化的情境,丰富学生学习方式 [2]。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这首古诗学习之前,就可以基于文章所描述的内容,为学生融入与教学主题有关联的,具有生活化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如“农民好客与他人交谈的画面”“农家院与农家菜”“山间小路与路尽头的花林”等。以此为辅助,鼓励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观察,大胆想象并猜测今天可能要学习哪一首诗,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些情境等。赋能初中生表达与信息提取等能力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没有预习的学生可以猜测古诗可能描述了怎样的画面,经过预习的学生则可以猜出今天的教学内容。以此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更使学生成为后续语文学习的主体。
(二)直观情境建构,展现古诗画面
古诗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文体,面对正处于各方面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许多学生在进行古诗学习时,可能会受到一定阻碍 [3]。由于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其实际学习质量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初中语文教师若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便可以选择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为学生创设更具真实感的教学情境。相较于单纯带领学生进行注释对比学习以及古诗的背诵等课堂活动建构方式而言,更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助力学生与教学文本的情感共鸣,从而赋能初中生多方面认知与思想的全面培养。
例如,在进行《观沧海》学习时,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助力学生的情感认知,就可以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结合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为学生建构更为直观的情境,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与图片、聆听配乐与节奏,感受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探索诗歌的韵律、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情感以及其展现出的情景。如通过融入海洋的不同形态以及不同气象下的变化,直观展现海洋的形象性格,辅助学生对作者以此描绘抱负与胸襟的情感的认识。
(三)游戏情境建构,创新复习课程
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而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游戏的融入也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活动的建构带来许多新变化。借助这种具有灵活性的教学方式,缓解传统语文课堂的乏味与枯燥,依托寓教于乐理念,让学生可以在玩耍中进行学习。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通过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的形式,优化传统语文复习课堂。注重使学生在更具趣味性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达成高质量的复习效果,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古诗的学习兴趣及热情。
例如,连线是一种常见的课堂活动建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屏幕,将古诗前后部分分别呈现在屏幕的左右两侧。学生通过参与连线游戏获得积分,成功完成一条连线,就可以收获一点累积,而当这些累积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获取来自教师的奖励。接触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情境,使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从而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胜心与好奇心,借助信息技术为古诗复习活动的建构增添色彩。再者,不同作者的写作角度与手法都有所不同,而不同主题的古诗也丰富多样,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古诗分类”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古诗进行分类,哪些属于抒情诗、哪些属于写景诗、哪些展现了爱国情怀、哪些是作者被贬时所书写的古诗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鉴别与总结能力,更基于趣味的游戏创设,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互动,在拖拽词条、擦除以及填写等过程中,增添语文古诗复习活动的趣味性。
结论:综上所述,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而古诗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赋能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初中语文教师则应当追随时代发展,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连接生活与教学主题、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育活动,在满足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上,使古诗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背诵与默写,而是灵动地赋能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与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毕研芬 , 马秀佳 . 探究“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情境教学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 2023, (06): 33-35+39.
[2] 蔡尤臻 . 漫步古诗苑,增强自信力——初中语文“古诗词”类课文教学探析 [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42 (01): 34-38+59.
[3] 张荣 . 情境教学法与初中语文古诗教学 [J]. 文学教育 ( 上 ), 2017,(04):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