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

刘永兵

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生产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6300

1 研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

水稻作物在种植过程中能否健康生长,直接影响水稻作物最终的产量和质量,经过对水稻种植工作的研究,发现影响水稻作物生长的因素复杂且多样,包括肥水管理、土壤、稻种质量、病虫害等。以防治病虫害工作为例,水稻作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这些病害会对水稻作物造成危害,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水稻作物死亡,最终造成水稻作物大量减产 [1]。加大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能够根据水稻生长习性、条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像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稻病虫害发生概率,自然可以有效保障与提高水稻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另外,从国家发展层面来看,曾经的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成功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进而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蓬勃发展,所以继续研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有利于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强国迈进。

2 研究优质高产栽培水稻技术的关键所在

种植水稻是一项系统和专业的事情,需要在种植过程中控制诸多要素与环节,才能成功提升水稻作物的成活率、健康率和生长水平,从而保障和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质量。研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需要将重心置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如此才能不断优化水稻栽培技术,最终实现水稻种植的优质高产目标。

2.1 品种选择

我国在农业发展中呈现出因地制宜的特征,北方地区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南方地区主要以水稻为主,之所以出现该种情况与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息息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品种选择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如果种植地区条件相对劣势,还可以选择抗倒伏、抗病虫害、耐寒、耐旱能力强的品种 [2]。其次,选择生育期适宜的水稻品种,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早稻、中稻、晚稻,这是确保水稻顺利种植和丰收的关键。

2.2 种子处理

种子是决定水稻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劣质的水稻种子必然无法实现优质高产,所以如何处理水稻种子是研究栽培技术的必要之举。通常情况下播种水稻种子之前需要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第一,晒种。水稻种子于浸泡之前放在阳光下晾晒,为保障晒种效果应当选择高温晴朗的天气,时间可以选择上午 9 时到下午 4 时,最好能够连续晾晒2~3 天,晒种过程中还要对种子进行摊薄、翻动,确保种子能够均匀受热与受光。通过晒种操作能够起到良好的杀菌防病、增强种子透水性和透气性等效果,有利于提升水稻种子的萌芽率和生长水平。

第二,浸泡。将水稻种子置于比重为 1.1-1. 13 的盐水中,同时对浸泡的种子进行充分搅拌,确保掺杂在种子中的空秕粒与草籽等杂质分离出来,该项操作能够提升水稻种子的均匀度,可以保障水稻种子整齐出芽。

第三,消毒。水稻种子如果携带病虫害因子,就会对后期植株生长造成危害,所以在种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全面消毒工作,可以使用浸种灵、巴丹原粉、多菌灵溶液等药剂,必须严格控制各种药剂的使用量。例如,98% 的巴丹原粉兑 6  000 倍的水,然后加入 3% 多菌灵溶液和苗海藻酸碘,将准备好的水稻种子放入配比好的溶液浸泡 72 小时,同时还要每间隔 6 小时搅拌一次,保障水稻种子能够均匀着药,该项操作可以有效防治干尖线虫病害、恶苗病。

2.3 科学育秧

选地做床:地势高、土壤肥力强、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旱田地十分适合作为苗床,为进一步提高苗床的肥力,可以对苗床进行增肥,每平方米施加 10公斤的有机肥料,同时将土壤的酸碱度控制在 4.5-5.5 之间,能够有效防止秧苗发生立枯病。

选择科学的育秧方式:水育秧法、湿润育秧法、旱育秧法是水稻栽培技术中出现过的育秧方式,其中水育秧法较为传统,存在出苗率低、成苗率低等问题,逐渐在现代水稻栽培技术中淘汰。湿润育秧法主要是通过精准控制水分促进种子整齐出苗,旱育秧法则是保持湿润的土壤,但是不设置水层,两种育秧方式适合不同的情况,而且都具有良好的育秧效果。

2.4 肥水管理

肥力和水分是影响水稻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条件,这就需要在田间管理中做好肥水管理,以此才能有效提高水稻作物的产量与质量。首先,为提升秧田的肥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水稻生长环境,应当采取施加基肥的措施,可以按照每亩 1  000 公斤的比例,将腐熟优质厩肥均匀地撒在秧田内 [3]。其次,根据水稻秧苗生长情况和需求,采取追肥施用的田间管理措施。例如,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针对前期未能施加足够的有机肥或氮肥问题,应当对秧苗及时增施氮肥;当水稻进入拔节期、孕穗期后,需要追施粒肥和穗肥,以此保障水稻颗粒足够饱满。

2.5 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病虫害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研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时,应当针对水稻不同时期容易出现的病虫害采取可行性防治办法,以此达到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目的。首先,全面了解水稻不同时期容易出现的病虫害。种子期: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秧田期:绵腐和立枯病、白叶枯和细条病、灰飞虱、稻蓟马;分蘖期: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抽穗期:稻曲病、穗枯病、稻秆腐病。其次,针对水稻病虫害实施对症下药。例如,针对稻苞虫病害,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手段,每亩用 2.5% 敌百虫粉 2 公斤喷粉或 1公斤甲六粉兑 10 公斤撒毒土,对水稻秧田进行全面的消杀工作。针对稻纵卷叶螟病虫害,可以使用 25% 二二三乳剂 250 倍液, 90% 敌百虫 1  000-1  500 倍液实施喷雾消杀。

结语: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涉及要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选种、育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只有保障和优化这些要素才能提高水稻作物的抗病害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水稻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秀琴.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2024, (11): 49-51.

[2] 吴宝清 , 许红高 , 王志国 , 等 . 水稻高效生产栽培技术应用价值及相关应用的深入探讨 [J]. 种子世界 , 2024, (11): 42-44.

[3] 母继元 . 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种植技术及相应推广实施策略 [J].种子世界 , 2024, (11):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