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电子烟网络治理法律路径探索
张涛
延安市烟草专卖局 716000
近年来,电子烟市场快速发展,其便捷的网络销售渠道使得未成年人接触电子烟的风险大大增加。电子烟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电子烟网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烟网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网络环境复杂以及社会协同机制缺失等方面。首先,当前关于电子烟的法律法规尚未全面覆盖网络销售和宣传,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项规定执行不到位,导致电子烟企业和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向未成年人推广产品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次,监管部门对网络电子烟销售渠道的监控力度有限,尤其是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上的电子烟广告和销售活动,存在难以全面监管和及时干预的问题,导致未成年人易于接触和购买电子烟产品。再者,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匿名性加大了治理难度,部分不法商家利用虚假信息、隐蔽渠道和技术手段逃避监管,使得网络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二、电子烟网络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电子烟网络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源于法律体系滞后、监管机制不完善、技术手段不足以及社会协同力度弱等方面。首先,电子烟作为新兴产品,其相关法律法规更新滞缓,尤其是在网络销售和宣传方面缺乏明确和具体的规范,为不法商家利用网络平台向未成年人推销电子烟创造了条件。其次,现有监管部门职能分散,缺乏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执法力量有限,难以对众多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及直播平台上的电子烟销售活动进行全方位覆盖和有效监管,监管盲区多。再者,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匿名性,使得非法销售和宣传行为更为隐蔽和复杂,部分商家采用技术手段规避监管,如使用虚假身份信息、隐藏真实销售渠道等,增加了治理难度。此外,社会各界特别是家庭、学校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缺少紧密合作,信息沟通不足,无法形成合力遏制未成年人接触电子烟。同时,公众对电子烟危害的认识不足,相关健康教育推广力度不够,未成年人缺乏辨别风险的能力,使得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持续存在。
三、基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电子烟网络治理法律路径
(一)完善法律法规,严禁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完善法律法规,严禁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举措。当前,电子烟作为新兴的烟草替代产品,其危害性逐渐被公众认识,但相关法律法规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尚存在不足,尤其在网络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应包括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具体条款,并对违法行为设定严格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立法应涵盖实体店铺和电子商务平台,确保法律适用无死角,同时对销售者、平台运营者、广告发布者等各相关主体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形成多方共治的监管体系。此外,应加强法律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回应电子烟产品的技术变革和销售模式的创新,保证法规的时效性和适应性。立法过程中,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如设立电子烟产品销售年龄限制、要求销售前核验购买者身份等。
配合法律完善,还需强化执法力度,通过专项检查和联合执法行动,确保法律条文落到实处。特别是在网络销售方面,应通过技术手段支持实名购买和年龄验证,减少未成年人非法购买渠道。同时,应鼓励公众监督和举报违法销售行为,形成社会共治氛围。
(二)强化网络监管,严厉打击电子烟网络销售行为
强化网络监管,严厉打击电子烟网络销售行为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烟的网络销售呈现出便捷、隐蔽和跨地域的特点,给传统监管带来较大挑战。为切实遏制未成年人通过网络渠道获取电子烟,必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监管体系。首先,应加强对电子烟网络销售平台的资质审核和日常监管,明确平台责任,要求其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如实施严格的实名制和年龄验证系统,防止未成年人购买。其次,相关监管部门需联合技术力量,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电子烟网络销售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精准识别违法销售行为和违规商家,及时封堵非法销售渠道。第三,应强化跨部门协作,形成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网络销售电子烟的违法行为。
(三)推动实名制认证,限制未成年人接触电子烟信息
推动实名制认证,限制未成年人接触电子烟信息,是电子烟网络治理中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权益的重要法律路径。未成年人因自控能力有限,容易被电子烟的广告宣传和网络销售信息所吸引,导致尝试和依赖,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实名制认证作为一种有效的身份识别手段,能够在源头上防止未成年人接触相关产品和信息。首先,应推动电子烟销售平台及相关网络服务运营商全面实施实名注册和身份验证机制。通过绑定有效身份证件与用户账号,实现年龄信息的准确核实,严格限制未满法定年龄的用户访问电子烟相关内容或完成购买交易。其次,应完善技术手段,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识别并限制未成年人绕过实名制认证的异常访问和交易行为。第三,推动网络广告发布的实名制管理,要求广告主及平台明确广告投放对象,杜绝向未成年人展示电子烟相关广告内容,特别是在青少年常用的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实施精准屏蔽和限制。第四,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实名制认证的法律责任和技术标准,对未严格执行实名制的电商平台、广告运营商及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依法予以处罚,强化制度约束力。第五,加强对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教育宣传,提高其对实名制认证意义的认识,增强配合度和法律意识,从而形成多方协同的保护合力。
结束语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危害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有效的网络治理机制是关键。通过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推动实名认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以及强化多部门协同,能够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接触电子烟,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君 , 韩云武 , 牛晓军 , 等 .“ 焦” 育守护共护花开—— 构建“焦”育守护电子烟监管平台,打造“2342”电子烟监管体系 [J]. 质量与市场 ,2024,(09):24-26.
[2] 吕蒙 , 熊静帆 , 卢文龙 , 等 . 电子烟相关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分析 [J]. 职 业 与 健 康 ,2024,40(11):1558-1562.DOI:10.13329/j.cnki.zyyjk.2024.0279.
[3] 孙路宇 .C 市电子烟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 [D]. 电子科技大学 ,2024.DOI:10.27005/d.cnki.gdzku.2024.0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