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障碍患者的团体心理干预及护理预案研究
季成洁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前言:心身障碍是指精神或者躯体障碍所引起的躯体症状,患者可能会存在头痛、腹痛、失眠等身体不适症状,也可能会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等心理不适,这两者之间会互相影响,进而使得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基于此,为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应通过护理服务来改善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不适。以往临床上落实的常规护理不具针对性且心理关注不够,因此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团队心理干预能让患者通过与其他类似经历的人交流实现治疗信心提高,也能掌握更多的自我护理知识,因此,应用中对改善患者疾病有积极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24 年1 月至2024 年12 月,人数:60。对照组:人数:30 人,男性:15 人,女性:15 人,其中患者最小年龄数据:25 岁,最大年龄数据:45 岁,经计算得出平均年龄(35.15±1.28)岁。观察组:人数:30 人,男性:16 人,女性:14 人,其中患者最小年龄数据:24 岁,最大年龄数据:46 岁,经计算得出平均年龄(35.19±2.06)岁。60 例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落实团体心理干预:
第一,团队建立。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与其病情相似的患者组建团队
第二,团队干预实施。首先让团队内的成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并简单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以及感受,以此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信任。之后护理人员通过讲座、视频的方式详细向团体内患者讲解心身障碍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心理调节方法,最后,引导患者发现自身的不合理认识,并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强其自我效能感[1]。
患者熟悉后开展人际互动,是让患者说出对方的优点以及值得让自己学习的地方,通过彼此相互肯定和支持提升治疗信心。活动的最后,引导患者交换微信,或是将团体内的患者拉入统一微信群中,让其在微信群中交流疾病并分享经验。
1.3 观察指标
1.3.1 对两组患者疾病指标进行对比,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获得相应数据,量表共设有90 个项目,如果总分大于160 分则为异常。
1.3.2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采用自制问卷获得相应数据,总分 100 分, ⩾80 为非常满意,
为一般满意, <60 为不满意,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人数占比越高说明护理干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5.0 软件对本研究数据后实施处理,研究中 n(%)是计数资料的表示项,(x±s)是计量资料的表示项,检验方面,X2 用来检验计数资料,t 用来检验计量资料,如得出数据 P<0.05 ,则本研究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指标对比
如表一,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身体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
)。

如表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ΔP<0.05

3 讨论
通过研究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疾病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团队心理干预能让患者在团体环境中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进而能减少自身焦虑、抑郁情绪。团体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患者也能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进而发现自身的认知偏差,这样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进而可以改善身体不适。该护理模式落实中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以及体验,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调整干预方法,因此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
综上所述,为心身障碍患者落实团体心理护理能改善其疾病状况,也能提升其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谢雯晴 , 池菊芳 . 心脏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身障碍的研究进展 [J]. 慢性病学杂志 , 2022, 23 (07): 971-974.
[2] 高利.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心身障碍患者心理护理教学中的实践 [J].心理月刊 , 2020, 15 (22): 128-129.
作者简介:季成洁,女,汉族,浙江湖州,1995 年 1 月,本科,护师,研究方向:心身障碍科焦虑、抑郁的护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