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

陈佳靓

杭州市儿童医院 310005

高血压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才的慢性疾病,其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可以导致人的心脏、脑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发生一系列严重损害,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现如今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 10%~20% 。目前判定高血压的标准是采用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新拟定的标准 : 成人动脉收缩压 ⩾140mmHg(18.7kPa) ) 和 ( 或 ) 舒张压 ⩾90mmHg(12.0kPa) 。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后天因素相关。血压的调节可以通过神经、体液与自身等因素进行,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交感神经 -肾上腺素系统、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缓激肽 - 前列腺素系统、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 收缩因子系统等。除以上因素的影响外,研究表明内皮细胞通过释放各种内皮因子对调节心血管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在高血压的情况下,血管平滑肌对舒张因子的反应减弱而对收缩因子的反应增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常伴有代谢异常,如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糖耐量下降,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现象,提示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流行病学研究还显示,肥胖、吸烟、喝酒、低钙、低镁和低钾等因素都和高血压有关。

中医把高血压归于眩晕、头痛范畴,认为情志失调、过逸、过劳、饮食失节致伤肝脾为其常见诱因,风、火、痰、瘀为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血脉瘀阻、肝风内动是本病的基本病机。高血压的病机不外虚实两端,或为虚实夹杂,或为本虚标实。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有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等。单味中药处方简单易行,有利于研究其作用机制及有效成分;复方中药注重“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根据“君臣佐使”原则,能够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对多器官起到调节作用。降高血压有效的中草药材很多,据统计有100 多种。根据相关文献,做简要归纳如下。

1 天麻

1.1 来源

天麻系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又名赤箭,也是我国较为名贵的中药材之一,据《本草纲目 》的记载,该药材性辛、温,无毒 ,多分布于湿润的林下及肥沃的土壤上,是多年生的寄生植物,其寄主为蜜环菌,通过寄生蜜环菌的菌丝或者菌丝的分泌物来完成生命周期。

1.2 药理作用

天麻素作为天麻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可以通过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保护损伤的神经细胞。此外,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还涉及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镇痛等多重机制。针对心血管系统,天麻能保护心肌细胞,还通过调节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起到降压效果,另有研究证明天麻可以通过降低血液粘稠度来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同时抗血栓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另有增强免疫力,提高缺氧耐受力等。

2 钩藤

2.1 来源

钩藤出自《本草原始》,为茜草科植物钩藤以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带钩茎枝。钩藤的适宜生长环境为温暖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在广东、贵州、广西、福建、江西等均有种植。钩藤性微寒,味甘,归肝、心包经,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等功效。用于头晕头痛,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临床常配伍入药。

2.2 药理作用

钩藤中的钩藤碱具有明显的降压效用,此外有实验表明,钩藤碱能够降低肺血栓小鼠的死亡率,能有效抵抗血小板的聚集,阻止血栓的形成。钩藤在针对抗心律失常的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钩藤不论在体外还是在体内都具抗肿瘤活性。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实验表明,钩藤的醇提液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 栀子

3.1 来源

栀子,也称为黄栀子、红枝子等等,其来源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寒、味苦。栀子生于山野间,适应性强,我国栀子资源主要分布于浙江、台湾等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3.2 药理作用

栀子是我国的常用药之一,在中药里面,栀子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栀子能够促进胰腺的分泌,栀子及其提取物有利于胰以及降胰酶活性效应等作用;栀子对胃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栀子的生品对胃酸的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栀子也有泻下的作用,京尼平苷可以促进大肠的蠕动,会泻下的功效。栀子还有降压降脂降血糖的作用,栀子的煎剂和醇提物也有降压作用,由静脉给药方式给药降压迅速,但维持时间较短。在体外,栀子煎剂能够让血吸虫停止活动。栀子的药理作用有被进一步开发的空间,是值得研究人员去进一步研究探索的。

4 知母

4.1 来源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Bunge )的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苦寒,具有滋阴降火、润肠滑燥、止渴除烦、利大小便等作用,是中医传统药物。

4.2 药理作用

知母具有改善老年痴呆症状的作用,有研究指出,知母总皂苷及菝葜皂苷元具有提高衰老大鼠老年痴呆模型的 M 受体密度的作用,可使其达到正常大鼠在青年时的水平,从而对老年痴呆症状情况有所改善;知母皂苷对于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同样有治疗的作用;知母皂苷 AIII 对由二磷酸腺苷( ADP )、5- 羟色胺( 5-HT )和花生四烯酸( AA )诱导的兔和人血小板聚集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抗血栓而言,在体内和体外都有作用等;抗炎作用;知母皂苷能够改善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抗抑郁作用;知母皂苷 AIII 对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钙流入有促进作用,缓解血管紧张的作用。

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多重作用机制,首先,中药可使血液循环和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得到改善,对于临床的某些症状可以也做到改善甚至于是消除等等,这些都是中药的优点。结合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能明显增强患者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并减轻靶器官的损害。但从长期观察来看,中药能弥补西药的不足,但也存在起效周期较长、用药方式受限、缺乏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等缺点。因此,探索显效、速效且安全的中医降压方法和药物,是发扬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特色优势的关键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高 长 斌 , 冯 朝 辉 . 高 血 压 的 定 义 与 分 类 [J]. 中 国 乡 村 医生 ,2001,(08):9-10.

[2] 王灿 , 张跃文 , 贾佼佼 .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西部科技 ,2014,(12):62-63.

[3] 邱伟虹 . 中药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蛇志 ,2013,(02):210-212.

[4] 郑婧,张贵君 .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A]。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医药学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C].北京:中国商品学会,2015 :378-382.

[6] 王文儒,唐旭东 . 益气养血中药联合雄激素、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的Meta 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22,38(10):135-142.

[7] 岑 信 钊 . 天 麻 的 化 学 成 分 与 药 理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J]. 中 药材 ,2005,(10):99-103.

[8] 黄青萍 , 蔡乐 . 钩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J]. 广西中医药 ,2003,(04):6-8.

[9] 牧丹 , 苏日那 , 格根塔娜 , 陈建平 . 栀子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J]. 中国疗养医学 ,2015,(01):34-36.

[10] 王颖异, 郭宝林, 张立军. 知母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10,(12):110-115.

[11] 张玉焕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J]. 光明中医 ,2013,(0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