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书法教育的目标与路径研究

作者

邢志达

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初中部 天津蓟州区 3019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落实,在初中书法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文化与理解、审美与感知、创意与表达、态度与品格四个方面的发展。本文围绕初中书法课堂教学,分析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提升学生书法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旨在促进初中书法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书法;学生;教师

引言: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在初中教育中开展书法教育,不仅是对文化瑰宝的传承,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将在积极贯彻核心素养的观念下,进行初中书法教育的目标论述与路径的研究,即,通过论述书法作品、感知不同书法家的风格美、论述当代书法的创新性等角度,优化初中书法教育的培养路径。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进行初中的书法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书法练习可以体会到汉字的优美结构和艺术特色,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审美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即,教师在初中阶段进行书法教育,正是提升学生各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手段,即,学生在进行书法学习时,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眼光,提高自身对欣赏美的敏感度和临界点,进而逐渐地学会感知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欣赏书法作品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借鉴其书法的美学原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和艺术表达中。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书法教育的目标与路径研究

(一)通过论述书法作品,培养文化与理解的素养

教师在初中书法教学的环节中,可以通过展示多幅书法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论述各个书法作品“文”与“书”的统一,理解书法家的情感与思想统一所展现出来的作品。

如,以苏轼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行分析这本诗帖被广为流传的价值是什么,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得出两点:1.是苏轼高超的书法技艺(笔法厚重宽博,章法错落有致);2.是其文本内容与书法形式的完美融合。经过这一过程的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学生对苏轼当时的处境和诗文的含义产生了好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这是在苏轼被贬黄州时,恰遇寒食节写下的两首五言诗,体现了苏轼当时“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孤寂与“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悲怆,了解到这些后使得学生们体会到了,情感状态外化为书法语言的魅力,理解到了当时作者用下笔时,时而沉痛凝重,时而奔放跌宕的心情,进而理解这篇诗帖充满强烈的节奏感和情绪张力的原因。教师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从技法层面让学生欣赏,更可以使学生在论述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本内涵,让学生完全地领悟艺术的魅力,这也正是书法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

(二)感知不同书家的风格美,培养审美与感知的素养

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感知的素养时,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和对比不同书法家的风格,让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去感知每一幅书法作品的美。

如,将唐代楷书大家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进行对比,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组欣赏唐代楷书大家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另一组欣赏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引导学生分别从点画形态、空间布白和整体气势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更直观感受书法风格的差异和特点。通过对比这两幅作品,让学生做出总结,发现《颜勤礼碑》用笔雄强浑厚,筋骨饱满,结体宽博宏大,如同一个正襟危坐的忠臣烈士,充满了庄严雄浑的“壮美”气息;而《雁塔圣教序》则用笔灵动飘逸,线条纤细而富有弹性,结体疏朗清秀,宛若一位翩翩起舞的仙子,洋溢着空灵飞动的“秀美”风神。让学生感知到即使都是楷书也会有差异,每幅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即,培养学生学会对比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有效地提升他们对不同审美风格的敏感度和辨析能力,更好地培养其审美的核心素养。

(三)论述当代书法的创新性,培养创意与表达的素养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在当代社会,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书法艺术也面临着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挑战。

例如,教师可以以“侨批”文化的展览为例,探讨书法家以“平安”二字为核心的创新性创作。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他们用传统的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书写的“平安”艺术品,和他们将这两个字与侨批的信封、邮戳、地图等元素相结合书写的艺术品,让学生们欣赏体会书法家创作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装置艺术作品。进而,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如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生活用品当中?”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可以将这些书法作品衍生为文创产品,如平安符、帆布袋、咖啡杯等,经过这样的途径让古老的书法艺术以“平安”的美好寓意融入到我们的现代日常生活中。经过这个过程的学习,让学生对书法的传承与创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即,高阶的书法素养包含将传统技法与文化符号进行当代的解读和视觉转化的能力,使书法成为了一种活化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表达方式,同时对培养学生对书法作品的创意与表达方面的核心素养也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书法教师既要做好书法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工作,还要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书法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学会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并能够将学会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师通过论述多种策略,提升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令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等职业学校书法欣赏与实践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新美域,2023,(07):31-33

[2]高曰明.探索中小学情境化书法教学策略的应用[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行知纵横”教育与教学研究论坛(第七期)论文集(一).广州卓艺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2022:248-255.

[3]夏彬.浅谈初中书法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柳行中学;,2021:562-564.

[4]陈婧莹.美术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书法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74):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