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困境与突破策略

作者

孙慧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 214000

摘要: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借助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内在成长动力、促进学生的良好道德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过程面临着许多现实障碍。本文着重探讨了中职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的现实情况,深入分析了他们所面临的认知偏差、目标不明确、协同不足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困难,并从理念更新、个性化教育实施、加强家校合作、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突破策略,旨在提高中职教师的道德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赏识教育

引言: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还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和开展道德教育的重任。班级管理是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以尊重、鼓励、肯定为核心的赏识教育,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塑造美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实践中,中职学校班主任对赏识教育的运用往往遇到很多困难,无法充分发挥其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和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探讨赏识教育实施的难点,探索有效的突破策略,为优化中职班级管理、提高德育效果提供有益参考[2]。

一、中职班主任实施赏识教育的困境

1. 实施过程中缺乏针对性

中职学生群体存在较强的个体差异,其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爱好和问题各不相同。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都实行 “一刀切” 的教育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单独设计。缺乏针对性的赏识教育,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在道德教育发展中的需要,难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动力。

2. 与家庭的协同作用不足

赏识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3]。但在中职教育中,班主任在实施赏识教育时往往难以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有效合作。一些家长对赏识教育的认识不足,仍然采用传统的批评和责备式教育方式,与教师的赏识教育观念相矛盾,导致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受到的教育不一致,影响了赏识教育的有效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的赏识教育可能会被这些外部因素所削弱,从而增加了道德教育的难度。

3. 对赏识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一些中职班主任对赏识教育的理解相对片面,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赞美和奖励,对赏识教育的本质缺乏深刻理解。例如,当学生遵守纪律并帮助同学时,班主任可能只是简单地说 “好”,而不会深入挖掘这些行为背后的道德价值或引导其他学生学习,这使得赏识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这种认知偏差导致赏识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难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中职班主任实施赏识教育的突破策略

1. 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赏识教育的认识

教师应加强赏识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刻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和本质,认识到赏识教育不仅是对学生优点和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学生道德行为、努力过程和潜在价值的认可与鼓励。在班级管理中,要把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在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每一个小进步。例如,如果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并有勇气承认和纠正错误,班主任应及时肯定并向同学们阐释这些行为所体现的责任心、诚信等美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班主任要摒弃 “唯成绩论” 的观念,树立全面的教育观,使赏识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2. 深入了解学生,实施个性化赏识教育

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观察、与学生交谈或者与家长沟通等方法,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爱好、成长经历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亮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赏识方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赏识方法和内容。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如讲义气、手工技巧较强等,从这些优点入手进行赏识,引导他们逐步改正不良行为;对于性格内向和缺乏自信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道德教育方面,要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设定不同的目标,当学生达到目标时及时给予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赞赏和认可,激发他们在品德养成方面的积极性。

3. 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会从欣赏的角度看待孩子,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进步和表现,同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此外,班主任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品德的价值,同时也让社会各界了解和支持赏识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 完善评价体系,科学衡量赏识效果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道德表现、行为习惯等德育内容纳入评价范围,制定具体、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例如,在纪律遵守、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分,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班主任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了解赏识教育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及时调整赏识策略和方法。同时,要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过程,而不仅仅看重结果,让学生在不断的肯定和鼓励中持续提高道德修养。

结语

在中职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工作和管理的落实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1]。赏识教育是中职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激发学生道德成长的动力。虽然中职班主任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但这些困难并非不可克服。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实施个性化策略、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完善评价体系,中职班主任可以逐步突破瓶颈,真正将赏识教育融入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滋养学生道德成长的沃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备专业能力又拥有高尚道德素质的新时代学生,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探究赏识教育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C]//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第十一届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2025:301-304.DOI:10.26914/c.cnkihy.2025.016243.

[2]祁红强.基于赏识教育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5,(04):19-21.

[3]王改玲.德育先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家长,2025,(1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