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刘雨婷
南京市紫金小学 210000
摘 要:美术是一门视觉的艺术,微视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以多样的形式出现如微课、课堂的视频导入,课后的视频拓展等,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满足学生分层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小学美术课程与微视频进行深度、合理结合,也可以打破教师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微视频 ;小学美术;分层需要
美术学科是一门视觉的艺术学科,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于美术教学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微视频这一教学媒介,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它可以打破时空壁垒,让中外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走进课堂,极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一、课堂导入:营造真实情境,加强情感联结
想要在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微视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导入方式,它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美术,能够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更加丰富和灵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营造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在课堂《参观与旅行》一课中,教师发现《徐霞客游记》的文字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明末的散文游记读起来就晦涩拗口,即使在教师展示PPT图片深入讲解了徐霞客的生平后,学生在根据徐霞客的游记勾勒想象的景物时,依旧练习积极性不高。于是,在下一次上课时教师尝试以微视频营造了有关徐霞客的真实的情境,加强徐霞客与学生的情感联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伊始,教师首先简单介绍“古代也有一位著名的旅行家——徐弘祖,他以日记叙说作者旅行中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的观察所得。著称了《徐霞客游记》。”接着教师播放2分钟微视频——《典籍中的中国》徐霞客的片段剪辑,该微视频讲述了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一身踏遍五岳,游历九州,溯源长江,晚年却患上严重的足疾,双脚俱废,然而此时的他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自己的游记尚未成书,他把书稿托付给好友季孟良后,于当年三月离世。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有的学生已经眼角微红,为徐霞客的故事而感动。
在通过微视频学生了解了徐霞客后,教师再请学生分组读一读他最看重的《徐霞客游记》里的片段,“四月一日,早晨一直在下雨,走了一会儿之后天气渐渐晴了。通往天台山的路上移步换景,山色秀美,泉水叮咚,绿树葱茏,杜鹃怒放,不仅怡人眼目,更怡人性情。”这时再请学生根据文字描述进行想象,勾勒出这一段游记中的景色时,学生已经充满的期待,使用微视频导入的班级作业练习出现更多景物细节和构图思考。
学生从一开始觉得徐霞客的经历离他们的生活很远,阅读游记中文字稍显乏味,对作业积极性较低,到看过了微视频后,了解徐霞客令人敬佩的经历和酸楚的晚年,及对自己手稿的看重,学生通过微视频跨越时空限制产生与徐霞客的情感联结,当学生再次阅读《徐霞客游记》中的片段,原本乏味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情境描绘,学生极力的想从文字中还原当年徐霞客踏过的祖国山川,学生在画草图时作品质量明显有了提升,想展示的欲望也更强烈,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提升。
二、示范环节:紧密围绕重难点,满足学生分层需求
小学美术课堂时间只有四十分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实现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要求课程内容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课堂效率要高。而微视频的特点之一就是时间很短,这就要求视频内容必须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在手工课——《手提袋》一课中,制作环节程序复杂用时过长,教师如果一味的长时间示范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带着所有学生一步步反复讲解、制作课堂时间又过于紧张,挤压了学生的作业时间。教师于是在需要过长时间课堂示范的环节使用提前录制、剪辑好的示范视频,极大的提升课堂效率,并且也满足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反复学习、观看,又不影响整体的课堂节奏。同时因为基础示范上节约了大量时间,教师还有时间带着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课堂难点,尝试思考如何用立体方式制作手提袋,教师通过视频快速示范大象手提袋的鼻子可以用卷一卷的方式,小鸟手提袋的嘴可以用折叠、剪贴的方式,风景主题的手提袋上的树可以用多层粘贴、折叠的方式,点线面手提袋上的装饰可以用回字剪的方式……在重难点演示的微视频中,教师把不重要的步骤加速,把重复的步骤省略,重点的步骤配以鲜明文字加以讲解,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
(二)满足课堂分层需要
在手工课中,原本十几分钟的示范,在微视频的剪辑下,省略了不重要的示范过程,只需要2分钟就可以完成示范的演示和讲解,使课堂省时高效。微视频也打破了原本需要长时间当堂示范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美术课堂更具吸引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班级里学生的能力层次和对美术的学习需求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只需要了解难点的示范就可以完成出很好的美术作品,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反复讲解、示范基础的部分,微视频通过剪辑时间较短,可以暂停或者反复播放,以此满足各个能力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有利于能力强的学生尝试更多的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也帮助能力稍弱的同学可以针对自己薄弱点进行反复学习,微视频在极大的提升了美术课堂效率的同时,也满足课堂的分层授课需要。
三、课后拓展:加强知识拓展,引导自主学习
现在教学目标已经从对双基的教学、三维目标的教学转变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微视频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恰当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下拓展课内外知识,引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相关的课外知识。
(一)拓展课内外知识
在《海洋怪兽》一课中,教师以《海洋到底有多深》的微视频作为本课的拓展,该微视频以陆地上建筑的高度和海洋深度的对比直观展现了海洋的深度,补充了课内知识的不足,又在每个深度展示了可能遇到的神秘海洋生物拓展了课外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在课余时间可以进一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解海洋方面的知识,做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相融合,展现美术学科的综合探索和知识迁移功能。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如今的自觉主动学习,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
新课标的颁布,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这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成长学习,提高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认知程度,同时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造成了很多碎片化学习让微视频成为一种主流,但是碎片化学习不易让学生形成体系化的知识观,这就要求教师在编辑和选择微视频时需要紧密联系课堂内容,遵循新课标的理念,让微视频围绕课堂目标展开。微视频的使用让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活跃了课堂气氛,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做好综合性的教学研究,探讨微课和美术教育整合的优势作用,同时还需要将微课恰当融入到美术教育的不同环节,形成对各个教学部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