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业院校教师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路径的研究

作者

宁玲玲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智能制造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摘要:针对当前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师团队在信息化能力、科研素养、平台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职业院校教师科技创新团队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培养路径展开系统研究,提出了以“培根筑基、建章立制、共生发展、协同育人、文化涵育”为核心的研究思路,并构建了“四阶四维”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涵盖教师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多维度能力提升。通过明确团队愿景、建立规范机制、推动产教融合与文化赋能等具体措施,有效提升了团队的整体素质与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该培养路径有助于打破教学与生产之间的壁垒,促进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职业院校教师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教师团队;科技创新;培养路径;四阶四维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优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养装备制造类高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实施的核心。科技创新团队是高职教学的核心力量,组建高水平的机械专业科技创新团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机械专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信息化操作能力不高,科研素养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足,信息资源共享性差;科研创新实力薄弱,校企合作力度不足。基于此,以机械专业为例进行职业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路径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思路

(一)培根筑基,导航建设发展愿景

确立教师科技创新团队的愿景与建设蓝图,必须从其价值功能出发,紧扣“育人”与“服务”两大主题,即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并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职业教育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一方面,重在通过文化建设塑造团队成员的职业信仰,使其在价值共鸣中获得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觉成长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中以德立学、以德立教,积极探索“大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为产业发展输送高端技能人才。

(二)建章立制,构建发展保障机制

制度建设是合理配置团队资源、保障团队建设规范运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包括目标管理、准入标准、培养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制度体系,确保了人力资源、教学资源、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同时,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价教师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全面提升团队建设质量。

(三)共生发展,架构“四阶四维”培养体系

针对团队成员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探索专家引领、分层分类培养的结构化路径。构建“四阶四维”成长培养体系,即按“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物”四个阶段,从“课程开发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四个维度,实施全方位、进阶式的团队专业成长培养。

(四)协同育人,推动人才培养创新

构建跨界融合的教学团队,是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中枢环节,其核心在于践行“协同育人”理念。为此,需依托国家教学标准,开发与区域产业动态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与课程实施体系,以确保人才输出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应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服务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从而系统性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五)文化涵育,赋能团队发展自觉

良好的组织氛围是团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强调创建“异质性”协作文化和融合发展文化,通过校企文化的交流互动,促进团队成员在平等民主、相互信任、合作和谐的环境中共同成长。这种文化涵育不仅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也可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具体实施

(一)架构“四阶四维”培养体系,分层分类进行精准培养,全覆盖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

创新性地提出了“四阶四维”培养体系,旨在通过分层分类的精准培养策略,实现对职业院校教师科技创新团队成员能力的全面提升。首先,“四阶”培养模式按照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设定了基础入门、专项深化、综合运用与引领创新四个递进式的培养路径,每个阶段都设有具体的发展目标与任务要求,确保教师能够获得与自身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支持与指导。其次,基于此培养模式之上,构建了包含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四大维度的能力框架,确保培养过程全面而均衡,不仅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强调个人魅力与领导力的塑造。再者,针对教师的不同层次(如新手教师、骨干教师、领军人才)与类型(如理论型、实践型、创新型),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计划,通过精细化管理,满足多样化的培养需求,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最后,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以及广泛的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团队成员实现从知识积累到能力转化的全过程提升,从而达到全方位能力提升的目标,为职业院校教师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愿景与核心价值观,构建动态优化的团队发展机制

首先,确立了清晰的团队战略定位与长远发展目标,构建了一个全体成员共同追求的理想蓝图,这一愿景不仅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还在面对挑战时发挥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其次,成功树立了以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并将其有效融入日常管理和文化建设之中,确保每位成员都能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促进了团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三)建立规范机制,保障团队持续发展

通过建章立制,确保了职业院校教师科技创新团队的规范化运作与持续发展。首先,制定了详尽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各项工作流程的标准与责任分工,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有据可依、有序进行。其次,设计了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鼓励了先进典型,鞭策了后进分子,形成了正向循环的激励效应,并注重了人文关怀,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的工作氛围。再者,已经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提供充足的教学科研条件,为科技创新团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保证其有足够的资源去探索未知领域,实现了突破性成就。最后,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及时调整了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保持了团队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确保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系统构建“四阶四维”培养体系与“五位一体”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职业院校教师科技创新团队的有效培养路径。实践表明,该路径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与团队协作水平,还强化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效,为智能制造领域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动态调整机制、深化项目式教学改革、拓展校企合作资源,以推动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 闫俊伢,李敏,靳燕,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团队的思考[J].山西青年,2025,(12):153-155.

[2] 李云梅,张梦龙.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2,(03):55-60.

[3]邬泽,陈俊峰.国有企业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新质生产力提升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25,(19):34-36.

[4]吴琼.科技创新引领高职教育发展路径[N].内蒙古日报(汉),2025-06-19(009).

[5]徐庆,刘娟娟.新时代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思政引领三维赋能路径研究[N].新乡日报,2025-03-1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