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杨营
身份证号:37098319960402691X
摘要:本文系统探讨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的质量管理,确保给排水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强化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
引言: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内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隐蔽性”和“系统性”特征使得一旦出现渗漏、堵塞、水压不足等问题,不仅维修困难、成本高昂,更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甚至引发邻里纠纷与财产损失,对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科学、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是提升建筑工程整体品质、保障用户权益的关键环节[1]。
一、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预控
(一)精准技术交底与工艺标准宣贯
在工序开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承担具体任务的施工班组进行分层级、全方位的技术交底。交底内容须详实具体,包括:设计图纸及变更要求、采用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国标、行标、企标)、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及操作要领(如UPVC胶粘步骤、钢管焊接参数)、明确无误的质量验收标准(允许偏差值、试验压力值等)、施工难点与质量控制要点(如管井内管道焊接顺序)、安全文明施工注意事项、环保要求等。交底必须落实到每一个操作工人,采用图文并茂、实物样板或演示的方式确保交底效果,并要求参与人员签字确认[2]。
(二)材料与设备供应链严格管控
对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管材、管件、阀门、水表等)及关键设备(水泵、换热器、水箱等),实施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与准入制度。所有进场物资必须具备齐全有效的质量证明文件:生产厂家资质证书、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尤其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卫生许可批件、涉火区域材料的消防认证、特殊材质的化学成分报告等)。建立清晰的进场检验流程,包括:核对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采购计划;进行外观质量检查(管材壁厚均匀度、内外防腐层完整度、阀门启闭灵活性无卡涩、铸造件无砂眼裂纹等);按照规定频次和比例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如管材的物理力学性能、阀门的壳体与密封试验、塑料管材的重金属溶出、橡胶垫片的耐老化性等)。坚决执行“先检验合格,后使用安装”的铁律,杜绝不合格品流入现场[3]。
(三)施工方案与工艺卡精细化编制与审批
针对复杂节点(如大型管道井、地库综合管线、设备机房安装)、关键工序(如压力管道焊接、大型水泵基础、虹吸雨水系统)以及特殊环境下(如深井泵安装、水下作业)的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及详细的操作工艺卡片。方案需具有高度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保障措施,内容涵盖施工方法、技术参数、质量控制点、安全风险分析与应对预案、应急预案等。方案须经过施工单位内部技术负责人审批,并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工艺卡则需下发给具体操作人员,指导其规范作业[4]。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关键点控制
(一)严格执行管道安装基准
管道敷设前,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及测量放线结果进行定位,特别是埋地管道要确保沟槽底部的平整度、夯实度以及设计要求的砂垫层厚度;室内管道(尤其吊顶内敷设的)要严格控制安装标高、坡度(坡度检查需使用精度高的水平仪或坡度尺),坚决杜绝“倒坡”现象,特别关注排水横支管与器具排水管连接处的坡度;管道中心线偏移量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明装管道要求横平竖直,排列整齐美观。管卡定位要精准,避免打洞后位置偏移导致无法安装。
(二)支吊架系统安装精准可靠
支吊架是管道的“骨架”,其质量关乎管道运行的稳定性与耐久性。(1)选型与定位:严格按设计及规范图集要求选用合适的支吊架类型(固定、滑动、导向、抗震、弹簧等)、材质及规格(考虑管道重量、介质温度、伸缩量、保温层重量、振动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间距(满足管道最大挠度要求),定位放线准确。(2)安装与固定:支吊架生根必须牢固可靠(锚栓直径、长度、打入深度符合荷载要求,混凝土结构应预埋,砖墙需增设过梁或穿墙套管)。支架托臂/吊杆垂直度偏差小。管卡抱箍与管壁接触紧密不损伤防腐层或塑料层(必要时加设非金属垫层),螺栓拧紧防松。
(三)穿楼板/穿墙节点零渗漏保障
管道安装就位后,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环形缝隙必须分层填充密实(通常先用阻燃的沥青麻丝填塞至套管中部,再用柔性防水密封胶或膨胀水泥砂浆填充至管道表面并略微凸出找平,最后在迎水面一侧涂抹防水油膏或防水砂浆收口),封堵后表面应平整光滑无缝隙,穿越防火分区墙体的管道,其套管与管道缝隙的封堵材料要满足相应耐火极限要求。
三、施工后的验收与成品保护
(一)功能性系统调试与通水通球复检
系统全部安装完毕、水压/灌水试验合格后,进行联动通水调试:(1)通水试验:分区域、分系统逐步打开供水总阀及末端阀门,检查所有用水点(龙头、喷头、阀门)出水是否正常、压力是否达标(尤其最高、最远点)、水流是否稳定通畅。(2)排水试验:进行实际的排水测试(如满盆水同时排放),观察排水管道水流是否迅速下排、无返水、无冒泡、无渗漏、无堵塞。检查地漏排水速度。
(二)全面竣工验收与资料标准化归档
完成所有调试、检测后,组织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施工、监理及使用单位参与的正式竣工验收:(1)实物查验:现场检查系统运行状态、设备工况、观感质量、有无渗漏点、洁具安装效果等。(2)文件验收:审查所有质量控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包括全套设计文件及变更、材料设备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各项试验检测报告、系统调试运行记录、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竣工图,所有资料保证签字齐全,分类整理成册,符合城建档案管理规定。
(三)成品系统性保护措施强化落实
竣工验收后至正式交付使用前这段时间,是已完工程易受后续工序(装修、油漆、其他安装、土建收尾)破坏的危险期:(1)全面覆盖/包裹:对地面以上的管道(尤其是易受污染的PVC、PP-R管道)、阀门、仪表、卫生洁具、水龙头等采用结实耐用的保护膜(如瓦楞纸板、塑料膜、泡沫护角)、防护罩等进行覆盖或全封闭包裹保护。地漏口、管道敞口端用专用盖板或耐压塞头严密封堵。(2)硬质防护设置:在重要设备(如水泵、水处理设备)周边及易受碰撞的部位,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如“已安装设备、注意保护”)并加设硬质围栏或挡板防护。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控制要求项目管理者和施工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坚持“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严格验收”的原则,对材料检验、管道连接、试压检测等关键点进行质量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直至杜绝渗漏、堵塞等问题的发生,最终交付一个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用户满意的给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1]李金魁.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和控制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05):19-21.
[2]宋英雄.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和控制措施讨论[A]Proceedingsof2022ShanghaiForumonEngineeringTechnologyandNewMaterials(ETM2022)(VOL.3)[C].上海筱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上海筱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2:2.
[3]吴菲娜.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居舍,2021,(30):139-140.
[4]徐虎林.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分析[J].砖瓦,2021,(0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