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新”背景下任务驱动式初中数学学本课堂研究

作者

肖海燕

东北师范大学大连保税区实验学校 116100

摘要:随着“双新”政策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构建高效、互动的学本课堂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精心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深入探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初中数学学本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分析了其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研究发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双新;任务驱动式教学;初中数学;学本课堂;教学改革

引言

在“双新”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任务驱动式教学作为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探索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初中数学学本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内涵与优势出发,探讨其在初中数学学本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并分析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1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内涵与优势

1.1 内涵阐释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在于以任务为载体,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具体的任务完成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通过设计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和推理来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1.2 优势分析

任务驱动式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任务,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其次,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自己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与学本课堂的契合度

学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与学本课堂的理念高度契合,能够为学本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持。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和技能,这与学本课堂强调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相一致。

2任务驱动式初中数学学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2.1 任务设计:基于学生认知与教学目标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确保任务的难度适中、内容丰富且具有挑战性。首先,任务的设计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任务,避免任务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任务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每个任务都应明确其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此外,任务的设计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开放性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2 课堂实施:引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课堂实施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自己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任务完成过程中。

2.3 评价反馈:多元评价与持续改进

评价反馈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反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首先,评价应多元化。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表现等。评价方式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能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应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3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挑战与应对

3.1 挑战: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适应性

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适应新的教学角色。其次,学生的适应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可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整和适应。

3.2 应对: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引导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应加强学习,了解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对于学生的引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对于适应性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步适应任务驱动式教学。

4结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为“双新”背景下初中数学学本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路径。通过精心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任务设计的科学性、课堂实施的有效性以及评价反馈的多元性,同时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玉凤,王国伟.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0):71-73.

[2]解春玲.例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J].数学之友,2024,(13):21-22+25.

[3]庄树慧.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4,17(35):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