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数学例题教学里数据分析素养的渗透模式分析

作者

樊芝果

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中学校 037001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分析已经成为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数学技术,也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数据分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整体把握教学的目标,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完整的调查活动,以及教授学生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本文就高中数学例题教学中数据分析素养的渗透模式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例题教学 数据分析素养

【正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数据分析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他们认识到数据分析不仅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例题数据分析时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对于数据分析素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制定差异化的教学计划,通过例题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所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采取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例题设计注重实践、注重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与应用的策略。从整体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等策略。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前应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尤其是在高中数学例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授,更重要的是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讲解例题之前,可以先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就例题中的问题来激发探究的欲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例题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毕竟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数据分析技能参差不齐,有的能够灵活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而有的则是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对例题中的数据分析,学生才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一些数学的概念和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例如:在讲到与统计相关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统计报告的内容。例如以某企业全体员工某月的月工资表中随机抽取20名员工的月工资,要求学生试着计算这20名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对20个数据的直接计算得出运算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够简便的运算?最后,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关于环保的数据分析题,例如:某地区在过去十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如下(简化版):70、80、65、90、75、85、60、95、70、80。请计算AQI的平均值和波动范围,并分析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环保问题,询问学生是否关注空气质量,是否知道如何分析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平均值和波动范围的概念及其在环保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二、例题设计 注重实践

数据分析素养的渗透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设计不同难度的例题时,教师应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地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经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学时就需要通过例题设计,注重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据分析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并注重实践,例题设计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教师要根据真实的数据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实践感,使学生能够更愿意参与到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了例题中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之后,能够通过实践应用来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到与二次函数相关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一些例题来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首先,可以先从简单的例题开始:已知二次函数fx=ax*+bx+c,其中a=0,要求学生写出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其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例作为例题背景。例题: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成本函数为C(x)=2x*+10x+50(元),其中x为产品数量,若每件产品的售价为30元,求总利润函数px。为了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相关的提问。最后,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画出该函数的图像,并标注顶点与x轴之间的交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还能够掌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注重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在高中数学例题的教学中,注重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与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的应用能力。数据分析不仅是为了得出数字或图表,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深化数学的理解,通过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相关数学概念。这种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数据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进而形成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的讨论和思考,学生才可以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到概率与统计知识点的例题时,应该通过具体的例题展示数据计算的结果。如:某高中为了解学生视力情况,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得到了他们的裸眼视力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解释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学生通过例题中200名学生的视力数据,去除异常值,对数据进行一个排序和分组。其次,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计算视力数据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了解整体视力水平,计算标准差或方差,了解视力数据的离散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自身的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这样一来不仅展示了数学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还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分析实践体验。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例题教学中,数据分析素养的渗透模式应该注重引入数据分析概念,结合例题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这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一个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例题设计注重实践,还要注重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与运用等策略实现数据分析素养在高中数学立体教学中的渗透。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艳.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8):1.

[2]刘园园.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