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绘融合模式对低段小学生阅读兴趣影响的实践研究
罗平秀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第四实验小学 343700
摘要:针对低段小学生(一至三年级)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维尚在发展、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传统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难以有效激发其持续阅读兴趣,本研究探索“读写绘”融合教学模式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即“阅读—写作(表达)—绘画”三位一体的活动设计,将文本理解、语言表达与视觉艺术创作有机结合,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参与度、理解深度与表达意愿,有效激发并维持其阅读兴趣,为低段阅读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读写绘融合;低段小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践
引言:阅读是儿童认知发展、语言积累和情感培育的重要途径,小学低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黄金期,,现实中部分学生存在阅读动力不足、浅层阅读、读后表达困难等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角度、多层面阅读”“鼓励写话与图画表达”,读写绘融合模式顺应儿童“图式思维”特点,借助绘画这一天然表达方式,架起阅读与表达的桥梁,使阅读过程更具趣味性与创造性,有助于破解低段阅读教学困境。
一、读写绘融合模式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读写绘融合模式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绘本、童话、儿歌等图文并茂或富有画面感的文本后,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复述、想象、创编,并结合绘画形式将阅读感受、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视化表达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其核心是“以读促写(绘),以写(绘)深化读”。
读写绘融合模式的理论根基深厚,主要源于三大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该模式同时激活学生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与内省智能,兼顾不同智能优势儿童的学习特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阅读、写作与绘画的互动过程中,主动将文本信息与个人经验融合,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而儿童发展心理学则表明,低龄儿童思维具象化,偏好动手操作,绘画作为其天然的情感表达方式,能有效缓解语言表达的压力,帮助他们更自由、更真实地展现阅读感受。
二、读写绘融合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读”为基础:精选文本,激趣引航
“读”是读写绘融合模式的起点与根基,高质量的阅读输入是激发兴趣、奠定理解的前提,教师应精心遴选适合低段学生的阅读材料,优先选择图画精美、色彩丰富、构图富有童趣的绘本,以及情节生动、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儿歌、儿童诗等,这些文本天然具备吸引儿童注意力的视觉与听觉魅力,在阅读方式上,应突破单一默读,采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配合背景音乐的诵读、师生分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形式,营造轻松愉悦、沉浸式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的情节脉络、人物形象与情感基调,同时阅读过程中应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一幅画?它让你想到了什么?”“看到这个画面,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这些问题不设标准答案,旨在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引发认知冲突,有效激发其阅读期待与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写”与“绘”搭建稳固的思维与情感支架。
(二)“写”为延伸:多元表达,深化理解
“写”在读写绘模式中并非仅指书面写作,而是广义的语言表达,是将阅读所得进行内化与输出的关键环节,旨在语言重构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应设计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表达活动:首先,复述故事大意或关键情节,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概括能力;其次,重点开展想象与创编活动,如“故事接龙”,让学生续写后续情节;“给故事换个结局”,鼓励逆向或发散思维;“如果我是故事里的XXX,我会怎么做?”,促进角色代入与价值判断,此外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如写下“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是……,因为……”“我想对故事中的小熊说:‘……’”,帮助其梳理情绪,建立与文本的情感联结,表达形式应灵活多样,允许学生从画几个关键词、写一两句话开始,逐步过渡到写小日记、对话片段甚至简易小剧本,充分尊重其语言发展水平与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出口。
(三)“绘”为升华:视觉呈现,个性表达
“绘”是读写绘融合模式的升华环节,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图像,是儿童个性化理解和情感体验的创造性外显,绘画活动应紧扣阅读内容,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视觉表达:一是“再现情节”,鼓励学生画出故事中最打动自己的场景、最难忘的瞬间或关键转折点,巩固对文本内容的记忆与理解;二是“描绘人物”,可以为故事角色设计新形象、新服装,或绘制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情脸谱图”“情绪温度计”,深化对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的把握;三是“创意延伸”,支持学生大胆创作故事的“番外篇”插图、为故事重新设计封面、绘制人物关系网络图等,拓展想象空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强调“表达重于技巧”,鼓励学生自由运用色彩、线条、构图来传递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不过分强调绘画的写实性与美观度,营造安全、包容的创作环境,让绘画真正成为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参与、畅所欲言的个性化表达平台。
三、实践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索,课堂观察、对学生作品的细致分析以及针对学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等多元评估方式发现,“读写绘”融合模式对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显著而积极的影响,首先,学生们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升,在课堂上更加投入,在课后也更主动地借阅相关书籍,并且热衷于分享自己创作的“读写绘”作品,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与创作氛围;其次绘画和写作的过程促使孩子们反复回味文本细节,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及故事主题,使得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为细腻深刻;再者,由于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创造性,这大大降低了表达的门槛,让学生们更愿意开口讲述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语言表达变得更加丰富且充满想象力;最后在“写”与“绘”的双重输出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锻炼了词汇运用能力、积累了多样的句式,并逐步提升了叙事技巧,实现了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这一模式的有效实施,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结论
读写绘融合模式为低段小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阅读世界的新窗口,它将阅读从被动接受转变为充满乐趣的主动探索与创造性表达,有效契合了低龄儿童的认知与心理特点,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显著激发并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语言、思维、审美与情感的综合发展,教师应成为积极的引导者与支持者,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充分展示平台,让“读写绘”真正成为滋养儿童心灵、点燃阅读热情的有效路径,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如数字绘画、有声绘本制作)与读写绘模式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项伟飞."读写绘",架起语言与阅读之间的桥梁[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4(1):4.
[2] 吴红.小学低段基于绘本的"读写绘"阅读实践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4, 2(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