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小学科学个性化教学与评价研究

作者

祁金香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实验学校

摘要:在小学课程结构中,科学课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增强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新课改普及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在个性化教学方面有效优化,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和评价中促进学生的查漏补缺和成长进步为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小学科学个性化教学和评价策略。

关键词:学生个体差异;小学科学;个性化教学;评价策略

引言

科学学科对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及其培养科学素养有关键作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价方面有效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索自然规律等形式深入理解其科学原理,优化科学素养。在明确学生具体需求的前提下,为其进行针对性教学评价和有效优化,从而使学生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其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1小学生科学学习个体差异的主要表现

1.1认知水平的差异

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某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认知较快,可以针对物质的变化、力的作用等抽象概念进行快速理解。例如,在水的生态变化的教学环节,该类学生可以自主推导冰的融化以及水的蒸发条件和原理等相关内容。但是,某些学生往往更加依赖直接感官,对于科学规律不能充分把握,无法深刻理解。要通过实物演示或动画模拟等相关形式,才能使其理解相关内容。所以,在认知能力方面所呈现的差异,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教学评价。

1.2实践能力的差异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实践是核心内容。教师要确保学生在科学实践中进行观察记录、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如在点亮小灯泡实验时,该类学生可以精准规范地连接电路,可以主动尝试不同连接方式,并且明确连接方式对于灯泡亮度的影响。但是,某些学生往往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强化熟练性,观察不够细致,操作不够精准,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和评价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手把手地指导,才能使其完成相对应的基本实验操作步骤。进而在明确实践能力差异的前提下体现出个性化指引效果。

1.3兴趣偏好的差异

学生对科学知识及其不同领域的内容都有着不同的兴趣指向。有的学生对生命科学比较感兴趣,而且十分热衷于观察动植物成长等,如对校园内的植物季节变化进行主动观察和记录。但是,有的学生更痴迷于物质科学,喜欢使用放大镜或摆弄磁铁等实验器材,探索物质的基本特性。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评价中需要把握这样的兴趣或偏好,然后在个性化精准教学和指引之下,才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投入度和主动性。

2基于个体差异的小学科学个性化教学及评价策略

2.1充分落实分层教学策略,适配不同认知需求

在基于个体差异的小学科学教学和评价环节,教师需要充分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实现分层教学和评价,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目标及其内容可以得到有效划分,体现出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可以分成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在明确学生具体认知需求和相关评价标准的前提下,使学生得到正确引导。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环节,在基础层个性化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敲鼓或弹尺子等直观实验,使其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列举出相对应的振动发声的例子。在提高层个性化教学评价环节,要以基础层标准为基础,进一步增加探究改变声音高低强弱的方法任务,让学生利用调整琴弦松紧或敲击桌面力度等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在拓展层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设计相对应的控制噪声方案,然后根据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提出切实有效的降噪措施,如佩戴耳塞或在教室墙壁贴隔音棉等。使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在具体评价环节,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相关评价标准的匹配,在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完善前提下,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显著提升。

2.2精准设计多元活动,兼顾学生实践能力差异

在个性化教学评价中,教师要设计多元化活动,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使科学活动形式更加精准、更具可行性。例如,对于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自主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等实验,然后自主设计方案并记录数据,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对于实践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匹配指导探究型活动,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写出清单,并在操作规范和精准记录方面切实改进。针对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实施体验观察型活动,如让学生观察植物吸收水的实验视频,或者通过教师的辅导,使其在实验观察演示方面不断优化,在逐步积累中提升其实践能力。在整体的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在实验操作全过程让学生发现并弥补不足。

2.3强化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激发科学探究性学习

在具体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方向和内在学习需求,构建个性化科学探究学习模块。例如,可以在班级设立科学兴趣角,将该部分内容分成地球与宇宙科学区、物质科学区、生命科学区,并且匹配相对应的实验器材和书籍,拓展相对应的任务。例如,可以为地球与宇宙科学爱好者提供月相观测日记模板,使其持续记录月相的变化,然后明确内在规律。针对物质科学爱好者,可以设计磁铁探秘挑战,使其探索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可为科学爱好者设置校园植物小侦探等任务,使其绘制校园植物分布图,且对植物进行有效标注。这样可以在明确学生具体兴趣爱好和需求的前提下,使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深化科学学习,优化自身的科学素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环节,教师要高度关注个性化教学和评价的相关内容,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让分层教学、多元评价活动有效融入,从而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使其科学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雨欣. 小学科学个性化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J]. 科学教育, 2024(4): 23 - 26.

[2] 林志远. 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科学评价体系构建[J]. 教学与管理, 2023(32): 51 - 54.

本成果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3年度课题《基于个性差异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2023ZC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