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普通高中“三自”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程实践研究

作者

彭静虎

三门峡市实验高中,472000

摘要:“三自”(自立、自律、自强)养成教育是高中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主题班会则是其关键实施载体。当前高中“三自”主题班会存在目标分层缺失、内容资源割裂、实施主体失衡、评价机制薄弱等问题。本研究以“三阶·六维”为框架,构建普通高中“三自”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程体系,通过“三阶三维”目标锚定、“学科-班会”内容融合、“师生-技术”实施创新、“多元-AI”评价完善四大策略,契合学生适应-发展-升华的成长规律,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提升“三自”教育实效,为高中德育实践提供可操作路径。

关键词:普通高中;“三自”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程

一、引言

“自立彰显独立担当,自律蕴含秩序成长,自强承载坚忍超越”,“三自”品质是高中生从“依赖型”向“自主型”再向“超越型”成长的核心支撑。主题班会作为高中德育的常态化阵地,其课程化建设直接影响“三自”教育的落地效果。然而,当前多数高中“三自”主题班会存在“目标与学段脱节、内容与学科割裂、实施与学生疏离、评价与实效脱节”的困境,未能充分发挥育人价值。基于此,本研究立足高中教学管理实际,以“高一适应阶、高二发展阶、高三升华阶”的“三阶”学段划分和“目标、内容、实施、评价、支持、保障”的“六维”协同框架为核心,探索“三自”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程的实践路径,助力高中生全面发展。

二、普通高中“三自”养成教育主题班会的意义

其一,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高一适应阶-高二发展阶-高三升华阶”的“三阶”设计,精准匹配高中生从“适应高中生活”到“提升综合能力”再到“实现自我超越”的成长路径,让“三自”教育循序渐进;其二,落实核心素养要求。“六维”中的目标维度对接“责任担当”“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内容维度整合学科资源,助力“三自”教育与课程育人深度融合;其三,破解班会实效困境。通过“六维”协同,解决当前班会“形式化、孤立化”问题,让“三自”教育从“单一活动”转变为“系统课程”,提升育人实效。

三、“三阶·六维”框架下“三自”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三阶三维”目标体系

学校德育部门需以“三自”内涵为核心,结合“三阶”学段特征,建立“学段-‘三自’维度-具体目标”的三维框架。高一适应阶聚焦“自立”,设定“生活自理能力达标(自主整理书桌、规划每日作息)、学业自觉意识形成(课前预习、按时提交作业)、集体融入行为养成(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目标,对接“责任担当”核心素养;高二发展阶侧重“自律”,明确“纪律遵守常态化(不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纪律)、诚信践行具体化(考试不作弊、履行承诺)、诱惑抵抗能力提升(合理控制手机使用时间、专注学习)”目标,关联“健康生活”核心素养;高三升华阶强化“自强”,确定“抗挫折能力增强(面对考试失利积极调整心态)、生涯规划清晰化(确定职业方向、制定高考备考计划)、阳光心态养成(缓解焦虑情绪、保持积极备考状态)”目标,衔接“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二)推进“学科-班会”内容融合

班主任需联合学科教师打破“德育与学科割裂”的壁垒,挖掘学科教学中的“三自”教育资源并融入班会内容。语文教师可选取《史记·屈原列传》中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守、《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坚韧等素材,为高三升华阶“自强”主题班会设计“名人自强故事品读会”,引导学生理解“坚忍超越”的内涵;数学教师可结合“线性规划”知识,为高二发展阶“目标管理”班会设计“时间分配优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学习、休息、娱乐”的最优时间占比,提升自律能力;生物教师可利用“植物生长需经历萌芽、生长、开花”的阶段性特征,为高一适应阶“习惯养成”班会讲解“坚持的重要性”,强化学生自立意识。此外,师生共同开发校本化班会资源库,按“高一适应卷”“高二发展卷”“高三升华卷”分类,收录学科融合案例、学生原创剧本、实践活动方案等,如高一资源库中的“学科知识与生活自理”专栏、高三资源库中的“学科名人与自强精神”集锦,为“三自”主题班会提供丰富素材支撑。

(三)创新“师生-技术”实施模式

班主任需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理念,结合信息技术优化班会实施流程。高一适应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我的高中第一月”主题班会,从方案策划、PPT制作到现场主持均由学生负责,教师仅提供思路指导,通过“自主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立能力;高二发展阶,开展“抗挫折经验分享会”,利用直播技术连线本校往届高二“低谷期逆袭”的学长,让学长讲述“如何通过自律调整学习状态”,学生现场提问互动,教师总结“自律与抗逆力的关联”,帮助学生深化自律认知;高三升华阶,借助AI生涯测评工具(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系统),在“我的未来规划”班会中,让学生完成测评并生成个人职业倾向报告,教师结合报告引导学生分析“职业目标与备考计划的匹配度”,助力学生树立自强信念。

(四)完善“多元-AI”评价机制

学校德育部门需建立“多元参与、AI辅助”的评价体系,实现“三自”养成的动态监测与精准反馈。评价主体涵盖学生、教师、家长:学生通过“每周‘三自’自评表”(如“本周是否坚持自主整理房间”“是否遵守考试纪律”)反思成长;同学通过“小组互评表”(如“是否主动帮助小组完成任务”“是否履行团队约定”)评价同伴表现;教师结合班会参与度、日常行为(如“是否主动应对学习挫折”)给出专业评分;家长针对“生活自理”(如“是否分担家务”)、“家庭责任”(如“是否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提供评价意见。同时,引入AI评价系统,每月整合四类评价数据,生成“三自”养成雷达图,标注各维度优势与不足(如“自立维度达标、自律维度需提升手机管控能力”),并推送个性化改进建议(如“制定每日手机使用计划表,家长监督执行”)。

四、结语

本研究构建的“三阶·六维”框架下“三自”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程体系,通过目标锚定、内容融合、实施创新、评价完善四大策略,解决了当前高中“三自”主题班会的突出问题,契合学生成长规律与核心素养要求。未来,还需进一步强化“六维”中的“支持”(家校社协同)与“保障”(师资培训)维度,如开展“家校‘三自’教育共育会”、组织班主任“学科融合班会设计”培训,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助力高中生在自立、自律、自强中实现全面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方.县域普通高中主题班会的实践调查与管理创新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25.

[2]王劲松.借助智慧课堂,创新主题班会[J].安徽教育科研,2024,(20):91-93.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5 年度一般课题研究项目,课题名称《“三阶·六维·三自”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5YB115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