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李顺珍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初级中学校 615700

摘要:核心素养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点,而批判性思维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目标。批判性思维不仅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帮助他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做出独立判断。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现有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研究表明,通过设计挑战性阅读任务、创造讨论氛围和鼓励自主探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英语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为迫切。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学习的提高,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英语教学不仅仅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英语阅读教学作为核心内容,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最佳途径。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策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与现状分析

1.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内涵

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出合理的观点并加以支持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强调独立判断、开放思维、分析与评估的能力。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在阅读中对信息进行选择、评价、分析、总结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通过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挑战现有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反思。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理性表达和论证自己的想法。

1.2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尽管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已逐渐被认可,但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维方式的训练。现有的教材和教学活动设计中,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多局限于对知识的简单复述和记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缺乏足够的机会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与此同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生在分析问题、评估信息、形成观点等方面的能力存在显著差距,导致了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效果不均衡。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设计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活动,成为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任务。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1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富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被要求完成大量的理解性问题和单一的填空式题目,而这些题目通常没有太多的深度,无法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此,教师应当设计更加开放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如果是,你会如何支持这个观点?如果不是,你有什么反驳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论证,进行逻辑推理和反思,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

2.2 创造讨论与思辩的课堂氛围

讨论与思辩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辩论,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思维交流氛围。例如,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就文章的某一主题进行辩论,支持与反对的观点都可以提出,最后由全班进行总结和评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在集体讨论中听取不同的声音,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增强分析、评估和反思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用逻辑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从而进一步发展批判性思维。

2.3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与跨学科的知识融合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当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进行多样化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文章,还可以引入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材料。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新闻报道、社论或文学作品,让学生分析不同立场和观点,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差异。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和观点的包容与理解,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教师可以在英语阅读中引入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能力。例如,在学习一篇历史相关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多种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中的复杂性和多角度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及其挑战

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教师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环保主题的阅读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模拟辩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提出观点。此类互动式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也面临挑战,包括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情境设计的适宜性和效果评估标准的不完善。如何科学评估批判性思维的提升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结论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关键任务,而情境教学法作为创新方法,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创设思辨讨论氛围和提供跨学科材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情境教学法的实施面临教师能力、课堂管理和评估标准等挑战。随着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的进步,情境教学法将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芳.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4.DOI:10.27312/d.cnki.gshsu.2024.000803.

[2]白梅.核心素养视域下批判性思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3,(11):75-76.

[3]贺慕环.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23.DOI:10.27738/d.cnki.ghnkd.2023.00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