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农村小学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

作者

曾丽君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佘田桥镇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培养农村孩子阅读能力的四点建议,并对建议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建议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展好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在这个时候尤为重要。下面,我就从影响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如何培养两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是校没有给学生创造很好的阅读环境。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差,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导致农村小学要么没有图书室,要么就是只有图书室,而实际是藏书数量少。在这种大环境中,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课本,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严重受阻,悄然拉大了与城市孩子的差距。

(二)是家庭没有给孩子创造很好的阅读环境。小学生的玩性大,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小学生,都爱玩、都贪玩,而且现在有五花八门的玩具、各种各样的新鲜玩意都在吸引着孩子们。城市家庭会注重孩子的课外阅读,而农村家长他们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觉得读课外书短期内看不到成绩的好转,所以有时是故意遏止孩子们读课外书。

二、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保证学生课外阅读读书的拥有量。

要营造一个大的阅读环境,给孩子以广大的阅读空间,如扩大校图书室藏书,建立班级图书角。农村学校藏书少,那么扩充学生的图书拥有量就格外重要,学校应争取最大限度的填充学生的图书室,并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安排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学校资金有限,可以利用民间资源,争取社会成功人士或爱心单位、组织的捐助使学校图书拥有量的扩大。

在实际教学当中,安排专门的阅读课,先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老师再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选好典型的阅读材料,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系统的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从家庭教育入手

农村家庭教育中家庭没有给孩子创造很好的阅读环境,那么我们进行阅读教育应该从源头着手。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和阅读,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对孩子们的益处;告知家长如何培养好孩子们的阅读好习惯;同时要家长督促孩子们在家的阅读好习惯,这样孩子们一定会有所进步的。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以阅读为主题的亲子活动。

(三)重视读物的趣味性

读有用的书一直是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于是,为了让孩子写好作文,家长们买书籍,作文书是首选读物,农村孩子对书籍接触少,那么老师就得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不但要求“量”,更应求“质”。要应道孩子阅读思想倾向纯洁,对处于阅读初始阶段的低年级儿童,朗朗上口的儿歌,具有浓郁幻想色彩和故事趣味性的童话,短小精辟的谜语、寓言都是很好的选择;对具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少年儿童而言,应该选择内容更为丰富,意境优美的作品,如《木偶奇遇记》、《西游记》、《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等作品。再由课文延伸到作家、写作背景,适当地练习社会生活,拓展孩子的视野。慢慢的孩子们视野拓宽了,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阅读,也未尝不可。

(四)、激发兴趣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2]。这些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3]。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阅读的兴趣呢?

首先,针对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读物,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还可以开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其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句式整齐,韵律感强,琅琅上口,易读易记,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的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对每首诗词拓展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就形成了。

第三,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建英;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11期11期

【2】李升龙;努力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3】尚晓巍;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