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

作者

钟泽安 黄有斌 张正豪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与机械电子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逐步拓展,成为推动该领域技术革新与效率提升的核心力量。本文围绕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分析该领域引入智能机器人的背景与意义,随后探讨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方向、关键支撑技术,最后指出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智能机器人与机械电子工程的进一步融合提供理论参考,助力相关领域技术升级与产业发展。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机械电子工程;技术融合;应用研究;发展趋势

引言

机械电子工程作为融合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的领域,其核心目标是实现设备与系统的高效化、精准化与智能化运行。随着工业生产对精度、效率及柔性化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机械电子系统在复杂工况适应、动态调整及自主决策等方面逐渐显现局限性。智能机器人凭借其具备的感知、决策、执行与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系统的不足,为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带来新的技术突破。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挖掘技术融合的潜力,更能为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方向

(一)设备装配与调试

在机械电子工程的设备装配环节,智能机器人可依托视觉识别与精密控制技术,完成传统人工难以实现的高精度装配操作。其能够根据预设程序与实时感知数据,调整装配姿态与力度,确保零部件的精准对接,同时减少装配过程中的误差与损耗;在设备调试阶段,智能机器人可通过内置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对比标准参数范围自主判断设备状态,并对调试参数进行动态优化,缩短调试周期,提升调试质量,避免人工调试中因经验差异导致的效率低下与误差问题。

(二)生产过程监测与维护

智能机器人可作为机械电子工程生产过程中的 “动态监测节点”,搭载温度、振动、压力等多类型传感器,对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传输与分析,及时识别设备异常运行信号,提前预警潜在故障,降低设备停机风险;在设备维护方面,智能机器人能够进入人工难以抵达的狭小空间或高危环境,完成设备零部件的检测、清洁与更换,不仅保障维护人员的安全,还能提高维护效率与准确性,减少因维护不及时导致的生产损失。

(三)自动化生产线集成

在机械电子工程的自动化生产线构建中,智能机器人可作为核心执行单元,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集成。其能够根据生产任务的变化,自主调整作业流程与动作轨迹,适配不同规格产品的生产需求,打破传统生产线 “单一任务固定化” 的限制;同时,智能机器人可与生产线中的 PLC 控制系统、物联网模块实现数据交互,形成 “感知 - 决策 - 执行” 的闭环系统,提升生产线的整体协调性与智能化水平,助力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实现从 “批量生产” 向 “定制化生产” 的转型。

二、智能机器人应用于机械电子工程的关键技术

(一)感知与定位技术

感知技术是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应用的基础,其通过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周围环境与目标对象的信息,为机器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例如,视觉传感器可识别零部件的位置与姿态,触觉传感器可感知装配过程中的接触力,确保操作的精准性;定位技术则保障智能机器人在复杂机械电子环境中的精准移动,通过 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或激光定位技术,实时确定自身位置,避免与其他设备或障碍物发生碰撞,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运动控制与驱动技术

运动控制技术直接决定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操作精度与响应速度,其通过控制器对机器人的关节电机、执行机构进行精准控制,实现多自由度的灵活运动,满足机械电子设备装配、调试等复杂操作的需求;驱动技术作为机器人运动的动力来源,分为电动驱动、液压驱动与气动驱动等类型,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电动驱动因具备响应快、精度高、污染小等优势应用较为广泛,其通过伺服电机与减速器的配合,为机器人提供稳定且可控的动力输出,确保机器人动作的平稳性与准确性。

(三)智能决策与学习技术

智能决策技术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对机器人感知到的多源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根据预设目标与实时工况制定最优作业方案。例如,在设备故障诊断中,决策算法可结合历史故障数据与实时监测数据,快速定位故障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学习技术则使智能机器人具备自主优化能力,通过强化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积累作业经验,不断改进操作流程与参数设置,适应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多变的工况需求,提升机器人的适应性与智能化水平。

三、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应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当前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仍面临部分技术与应用层面的问题。在技术层面,部分高端感知传感器与核心控制器依赖进口,国产化技术的精度与稳定性有待提升,导致机器人应用成本较高;在兼容性方面,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智能机器人与传统机械电子设备的通信协议存在差异,数据交互难度较大,影响系统集成效率;在人才层面,兼具智能机器人技术与机械电子工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短缺,制约了技术融合与应用创新的推进。

(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将朝着 “更精准、更智能、更协同” 的方向推进。在感知技术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将进一步成熟,提升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感知精度与抗干扰能力;在智能算法方面,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快速决策,减少对云端服务器的依赖,提升机器人的响应速度;在驱动技术上,轻量化、高效能的驱动元件将逐步应用,降低机器人能耗,缩小设备体积,使其更适应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狭小作业空间。

(三)应用场景拓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智能机器人将实现大型复杂机械电子设备的整体装配与调试,提升装备制造的精度与效率;在新能源领域,智能机器人将应用于光伏设备、储能设备等机械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维护,助力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服务型机械电子领域,智能机器人将与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结合,实现设备的自主运行与个性化服务,推动机械电子工程从工业领域向民生领域延伸。

结束语

智能机器人作为机械电子工程领域技术革新的重要载体,其应用不仅提升了该领域的生产效率与技术水平,更推动了多学科技术的融合与创新。通过对智能机器人应用方向、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可知,尽管当前应用中仍存在技术、兼容性与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与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厶戈. 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21): 69-71.

[2]李天宇. 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J]. 科技风, 2023, (33): 11-13.

[3]汪涛, 陶小培. 智能机器人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J]. 中国高新科技, 2022, (20): 54-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