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短视频直播电商微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赵颖迪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摘要: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同时,短视频直播领域有着庞大的人才缺口。面对产业需求与高等教育相对脱节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各种各样的微专业应运而生。文章将分析短视频直播电商微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短视频直播电商微专业人才培育模式。
关键词:短视频直播,微专业,产教融合
1.引言
近年来,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迅猛,已覆盖教育、医疗、零售等垂直领域,形成“直播+”生态体系,《网络主播新职业发展报告》[ https://www.vidchina.cn/outcome/15]发布预计到2025年我国直播行业人才缺口达1941.5万人。电商企业、新媒体公司等积极拓展短视频直播电商业务,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运营直播间、制作短视频内容、进行电商营销等。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借助短视频直播电商来推广农产品。但市场上具备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电商营销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相对短缺,企业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来培养或从其他地区引进人才。
短视频直播微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短视频直播电商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新媒体内容创作、主流新媒体平台规则与运营、数据分析与复盘、线上活动策划、及粉丝互动转化提升等核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在新媒体领域的用人需求。学生通过系统化学习与实战训练,未来能够从事短视频平台、直播电商及相关企业的新媒体相关工作,并具备持续创新的职业发展潜力。
2.短视频直播电商微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建设短视频直播电商微专业,可以解决当前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解决传统专业课程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现有传统课程体系普遍偏重理论,缺乏对短视频拍摄、直播运营、电商变现等实操技能的培养,毕业生难以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2.2 解决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需求匹配度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泛化,未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学生技能单一,缺乏行业认可的资质认证,现有的技能认证与行业标准脱节,缺乏权威资质背书,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2.3 解决传统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部分校企合作停留在协议层面,企业参与度低,未能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3.基于产教融合的短视频直播电商微专业人才培育建议
3.1根植产业需求,更新课程内容
短视频直播微专业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可以联合行业企业(如MCN机构、电商平台、本地文旅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模块化课程;将真实项目(如农产品直播带货、文旅短视频推广)融入教学,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如AI工具、平台规则)同步更新,构建“产教融合”的短视频直播电商运营管理微专业课程体系;在微专业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提出“流量-内容-信任”三维转化模型,量化用户从观看短视频到下单的决策链条;“短视频+私域+直播”三角闭环,设计从短视频引流→企业微信沉淀→直播激活的完整路径。
同时,精准对接区域需求,以农产品电商产业为切入点,构建“岗位技能图谱→课程模块→实训项目”三级联动的短视频直播电商运营管理微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本地产业需求的动态适配。助力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可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特色(如沿海跨境电商、东北农产品、西南文旅)调整课程重点。
3.2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短视频直播电商运营管理微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直播间、校外企业工作室,推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校内导师),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运营;设计分层实训体系(基础技能→项目实战→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创新“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就业闭环设计,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将陕西文旅、农业等特色产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流程;探索“企业资源池共建”“双导师绩效激励”“学生作品商业转化分成”等校企产教深度合作模式,解决校企合作“形式化”痛点。
3.3更新技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微专业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历史直播数据,预测平台流量分配规则,动态调整直播节奏;使用AI辅助工具开发,基于商品标签自动输出卖点脚本,智能话术生成;实时违规检测系统,识别敏感词并预警。
同时,通过“课程学习(脚本创作/直播运营/数据分析)+证书认证(抖音电商运营师)+企业实战(农产品直播带货)”的闭环设计,确保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升。推动产教融合从“形式合作”到“实质共生”。通过“双导师制”,破解校企合作“一头热”难题,企业通过参与人才培养,直接获得适配人才和内容服务。
4.结语
总之,通过短视频直播电商微专业的学习,学生结业时将具备“短视频创作+直播运营+电商变现”的复合技能。通过微专业输出人才与内容服务,打造“学生能就业、企业愿合作、区域得助力”的产教融合示范案例,助力本地特色产业(如文旅、农产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区域服务能力。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推动短视频直播电商运营管理微专业建设,探索“课程共建、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微专业建设模式,提炼适用于西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低投入、高实效”产教融合模式,形成可复制的应用型高校微专业建设范式,最终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区域产业赋能”的双赢格局,为应用型高校的新文科、新商科微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通过基于产教融合推动短视频直播电商运营管理微专业建设探索,将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专业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模板;为区域经济赋能,成为区域数字经济“人才引擎”,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直播电商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媛.供给侧视野下的直播电商类课程教学的产教融合新模式研究[J].大学. 2020 (17) :48-49.
[2]郭弘洋.“短视频+电商直播”人才培养研究—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 2021(14) :158-160.
[3]张健.产教融合视角下电商短视频直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2024(14):61-65.
[4]潘小楼.新媒体运营课程的校企共建研究[J].文化产业. 2022 (14) :23-25.
[5]张雯月. 产教融合背景下融媒体电商直播制作中心校企共建研究. 中国储运. 2023 (02):127-128.
作者简介:
赵颖迪(1992-),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文系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25 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短视频直播微专业人才培育创新实践研究—以提升学生就业力,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JG20253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