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森林防灭火工作探讨

作者

陈伯林

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405401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考察时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保护森林资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基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对标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力量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何辩证处理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防与灭的关系,如何夯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如何以森林资源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赵家街道森林防灭火工作现状

赵家街道幅员面积152平方公里,辖区20个村、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54443人,农村常住人口21406人。现有林地面积13.14万亩,耕地面积5.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建立了2名街道林长、10名副林长、20名村级林长,33名网格护林员的护林责任体系,健全“一长三员”基层执行体系。落实街道林长、副林长每季度至少巡林一次,村级林长每个月至少巡林一次,网格护林员每天巡林一次的巡山护林责任制;制作林长制公示牌20块,修订完善《赵家街道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建有南山、渔乐两个森林防火检查站,落实188个森林防火“十户联防”小组联防制度。安装智慧林火监控系统高清摄像头9个,落实“135”应急响应机制,落实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21个半专业扑火队伍。辖区森林防灭火形势持续向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 森林火情时有发生。据统计,赵家街道近三年共发生森林火情21起。分年度情况:2022年,发生森林火情12起,其中由农事用火引发的火情9起、祭祀用火引发的火情3起;2023年,共发生森林火情2起,其中由农事用火引发的火情2起;2024年,共发生森林火情5起,其中由农事用火引发的火情4起,精神障碍患者烧旧衣服引发1起;2025年发生火情2起,其中农事用火引发火情2起。从近三年发生的森林火情原因看,农事用火占比高达80%以上,是引发森林火情的主要诱因。

2. 林火视频报警信息数量较多。据赵家街道智慧林火视频监控系统统计,2023年火警信息3405条;2024年火警信息14653条;2025年火警信息10215条。

(二)原因分析

1. 宣传教育仍有短板。从近年来森林火情的发生情况和林火视频监控报警情况看。野外用火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还不高,导致野外用火现象仍较普遍。森林防火“十户联防”小组的联防联控的力度还不够,没有很好的相互宣传、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2. 疏堵结合仍有短板。据调查了解,群众野外农事用火主要是焚烧秸秆,群众认为秸秆在地里不易腐烂,影响农事操作。在野外违规用火的制止上,更多停留在口头宣传劝阻层面,缺乏利用村规民约等便捷高效的处罚手段,堵的方法不多。

3. 基础设施仍有短板。从对发生的火情现场处置看,普遍存在防火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如赵家街道仅2024年争取国债项目修建了12.429公里,没有修建消防蓄水池,无适合乡村道路的专用消防车等高效适用的灭火设施设备,一定程度影响火情的快速高效处置。

三、对策建议

(一)深化源头治理防范风险

1.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坚持不懈培养群众防火意识,推进宣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突出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采取院坝会、宣传车、流动小喇叭、安全宣传月、鲜花换纸钱活动、宣传标语、宣传单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宣教手段,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将森林草原防灭火纳入村规民约,营造浓厚宣传舆论氛围,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2. 坚持疏堵结合,严格火源管控。“疏”重点是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腐熟还田、秸秆饲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有效减少群众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祀、鲜花祭祀,减少祭祀用火。“堵”重点是严格落实用火审批、防火检查、日常巡护等常态化管控手段,重点加强农事用火、祭扫用火、农林区施工生产用火和景区野外用火管理。加强智慧林火监控系统管理维护,落实预警信息1分钟确认、3分钟核实、5分钟出动“135”早期火情处理机制,加强火情早期处理,落实护林人员和村社网格员带装巡查,发现野外用火及时闭环处置到位,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出动和安全高效处理。

3. 加强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深入开展森林火险隐患排查整治,突出南山森林公园等重要区域和重要目标,建立隐患台账及责任清单,实行销号整治。督促指导电力、农旅等重点企业,开展本领域森林草原火灾隐患的排查整治。加强与周边乡镇的合作,强化联防联控,及时妥善处置边境火情。

(二)配强设施设备夯实根基

1. 建强重要基础设施。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在重点区域争取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防火道路、蓄水池等防灭火建设,加快完善重点火险区火灾防控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在重点林区涉及的村建设森林防火检查站。

2. 配齐适用灭火设备。争取资金配置1台适合在山区道路通行的小型森林消防车,改造一批可折叠便于小车收藏携带的扑火扫把,购置一批风力灭火机、背负式消防喷雾器等小型适用,便于应急扑火队员、护林员带装巡护,不断夯实森林火情快速高效处置基础。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战力

1. 加强半专业扑火队建设。加强21个半专业扑火队伍建设,动态配齐配强扑火队员,以村为网格设置扑火小组,加强扑火队伍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半专业扑火队伍的主力军作用。

2. 发挥社会扑救力量作用。加强民兵等力量及辖区干部群众的防灭火技能训练和装备配备;组建社会救援(摩的)队和扑火志愿者队伍,不断提升社会救援力量在森林火情处置中的快速机动反应能力。

3. 强化防灭火应急演练。每年开展1次以上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组织各类扑火力量开展防灭火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防灭火队伍的实践能力。

(四)优化体制机制强化保障

1. 健全组织体系。建立街道林长、街道副林长、村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护林责任体系。健全林长/村支部书记+监管员/林业分管副主任+指导员/林业岗工作人员+护林员的“一长三员”基层执行体系,定期研究部署森林防火工作,动态完善街道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动态更新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

2.构建责任体系。一是严格落实党工委、办事处领导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强化属地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领导,结合落实林长制压实各级林长森林草原火灾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二是严格落实各部门监管责任。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三是严格落实经营单位和个人责任。在林区从事各类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履行责任,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人,签订责任书,认真落实各项火灾防控措施。建立健全街道防灭火责任落实机制,构建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3. 健全运行机制。落实街道林长、副林长每季度至少巡林一次,村级林长每月至少巡林一次,网格护林员每天巡林一次的巡山护林责任制。在森林火险红色预警等高火险时段,加密巡林频次,组织干部进村入户,进山巡林,创新夜间巡林和早间巡林有效形式。完善会商研判、预警响应、信息共享、督查检查等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建立规范高效的工作运行秩序。将森林防火作为林长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森林防灭火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见行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