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中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李明乾 张海燕

古浪县新井中心小学 古浪县横梁绿洲完全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与问题,构建科学可行教学策略体系,探索实践路径与方法,旨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与能力。整本书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性,创设良好阅读环境,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与审美能力,形成终身阅读习惯。本研究对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标;中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

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把握与问题透视

现阶段的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普遍呈现形式化倾向,许多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对阅读本质理解与思考。课堂上教师主导现象明显,学生阅读自主性难以充分发挥,常常沦为教师讲解被动接受者。阅读内容选择方面,部分学校过分依赖教材推荐书目,未能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兴趣爱好,导致阅读活动吸引力不足。阅读指导环节中,教师往往侧重文本解读而忽视阅读方法指导,未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评价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片面强调阅读数量或考试成绩,忽视阅读过程与质量评估,难以全面反映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情况。

教师的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阅读资源配置不均衡,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制约着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部分教师阅读引导能力有限,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性与针对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阅读兴趣不稳定、阅读习惯不良、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

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构建与路径探索

教师应该确立正确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指导观念,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激发内在阅读动机,培养自主阅读习惯。优化阅读内容选择,建立多元化书目推荐机制,兼顾经典名著与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可采用导读—自读—共读—精读—延读五步教学法,构建螺旋上升阅读体系。导读阶段激发兴趣,介绍背景知识;自读阶段鼓励个性化阅读,标注感悟;共读阶段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心得;精读阶段深入解析文本,培养批判思维;延读阶段拓展相关作品,形成阅读网络。丰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朗读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比较阅读法等,提升课堂活力。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机制,注重学生兴趣、态度、习惯、能力等多方面发展。

以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为例,可具体实施如下:开展前期导读课,教师引入荒岛求生主题,播放简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介绍作者背景与时代特征,提供阅读导航图,明确关注重点。布置自读任务,学生标注人物形象、事件转折点、感人场景等,记录阅读感想,绘制荒岛地图,设计求生工具。组织荒岛求生智慧会共读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鲁滨逊求生智慧、顽强意志等品质,交流读书心得,解决阅读疑惑。精读课聚焦关键章节,如鲁滨逊制作工具、驯养山羊等片段,深入分析人物如何克服困难,引导思考文明与自然等深层主题。开展延伸阅读,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神秘岛》等相关作品,设计我也能生存创意任务,学生制作求生手册。线上建立鲁滨逊航海日志学习空间,收集相关资料,展示阅读成果。组织荒岛生存体验日活动,学生自制简易工具,搭建帐篷,体验生存技能。学期末举办与鲁滨逊对话情景剧表演,学生扮演角色,展现人物形象,表达阅读理解与情感体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深化与效能的提升

教师应该构建阅读活动序列,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设计阶梯式阅读任务,低起点、宽路径、高目标,循序渐进提升阅读能力。组织多样化阅读实践活动,如读书沙龙、名著剧场、好书推荐会、读书笔记展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与交流的机会。开展主题阅读月活动,围绕特定主题集中阅读相关作品,形成阅读专题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空间,建立班级阅读博客、电子阅读档案等,记录学生阅读轨迹与成长历程。强化跨学科阅读实践,将阅读与历史、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融合,培养综合素养。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差异化阅读计划与目标,满足个体发展需求。推进云阅读模式,借助数字平台构建虚拟阅读社区,突破时空限制。建立读书护照制度,记录阅读足迹,量化阅读成果。探索导师制阅读指导方式,由高年级学生或教师担任阅读导师,提供一对一阅读指导。构建阅读共同体,打造班级、学校、家庭三位一体阅读生态圈。实施阅读嘉年华学期活动,集中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心得。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围绕整本书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促进知识迁移与运用。

以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西游记》的教学为例,可通过以下实践深化阅读教学效能:前期设立美猴王探秘团班级阅读组织,学生自主报名担任不同角色,如故事搜集官人物分析师神话考证员等,分工合作共读全书。开展大闹天宫章节导读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孙悟空形象,引导学生思考齐天大圣性格特点,激发阅读兴趣。设计西游探究地图,将取经路线绘制成探究任务路线图,学生随阅读进度逐步完成任务点挑战,如解读人物性格分析情节转折探究神话寓意等。组织取经路上遇妖怪班级情景剧表演,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剧本,制作简易道具,重现精彩场景。开展神仙档案库创作活动,学生搜集整理书中神仙妖怪形象,绘制人物关系图,撰写人物分析卡。利用校园广播站开设西游故事会专栏,学生轮流讲述精彩章节,分享阅读感悟。举办唐僧师徒智慧擂台,设计与《西游记》相关智力问答,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建立取经日记线上平台,学生定期发布阅读笔记,交流阅读心得。开展跨越时空对话作者创意写作,学生假想与吴承恩对话,探讨创作意图与思想内涵。举行西游记与传统文化跨学科主题月,结合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全方位解读作品文化背景。

结论: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立足现实问题,构建科学策略体系,深化教学实践。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学校应加强阅读环境建设,完善资源配置,形成良好阅读文化氛围。家校社协同合作,共同营造支持性阅读生态。通过系统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改革,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批判思维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贺江.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24.

[2] 李宇.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3.

[3] 郑桂香.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4(4):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