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刘志芳
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 343009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群,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本文立足核心素养导向,探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主张目标精准化、过程结构化、活动任务化、评价多元化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经典著作,实现从“读过”到“读懂”再到“读透”的跃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整本书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系统思维与深度理解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凸显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教学中仍存在“放养式”阅读、重情节轻思想、缺乏有效指导与评价等问题,导致阅读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核心素养的深度培育,所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的内在关联
整本书阅读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理想载体,在持续深入的阅读中,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风格,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整合信息、分析推理,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在品味语言、形象与意境中增强审美鉴赏力,并评论、改编等进行创造性表达;同时在与经典对话中体悟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实践路径
(一)目标精准化:依标扣本,聚焦素养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目标的精准设定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首先,教师应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具体书目的特质,设定明确且可操作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比如《红楼梦》的教学可以侧重于文化意蕴的理解与人物心理的剖析;《百年孤独》则可以关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及其对社会历史的反映;而《乡土中国》则应聚焦于学术思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目标设定,能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此外针对不同学段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定基础性、发展性和挑战性目标,体现差异化教学,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在于理解文本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关系;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批判性思考,这种分层目标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全体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过程结构化:规划路径,分阶推进
为了确保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对阅读过程进行系统规划,首先,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明确阅读周期、进度安排与关键节点,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避免阅读任务过于集中或松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三阶推进”的模式:第一阶段为通读感知,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书,了解主要内容、基本情节与人物关系,形成整体印象,此阶段可以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增强记忆与理解,第二阶段为精读探究,聚焦重点章节、核心问题或关键语段,组织专题研讨、问题探究、比较阅读等活动,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要读懂文字表面的内容,还要透过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风格,第三阶段为研读提升,鼓励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撰写评论、开展辩论或进行创意改编,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造,这三个阶段的逐步推进,学生能够在不断深化理解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从“读过”到“读懂”再到“读透”的跃升。
(三)活动任务化:驱动探究,深化体验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促进深度参与,教师应将阅读活动设计成具体的任务形式,首先,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为《红楼梦》中的一位人物撰写墓志铭,比较《边城》与《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情怀,模拟《乡土中国》读书会并提炼核心观点等,这些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力,促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其次,多样化活动形式也是提升阅读体验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采用读书沙龙、角色扮演、主题辩论、剧本创作、手抄报制作、微视频拍摄等多种形式,使阅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本,而是延伸到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比如在讨论《哈姆雷特》时,学生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身体验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情感冲突;在阅读《骆驼祥子》后,学生可以制作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老北京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强调合作探究也是活动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小组共读、合作完成项目等方式,学生可以在交流碰撞中深化理解,发展合作能力,这种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帮助他们在互动中发现新的视角与见解。
(四)评价多元化:关注过程,促进发展
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阅读成长,评价方式必须多元化,既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首先,过程性评价是记录学生阅读轨迹与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阅读日志、批注、小组讨论记录、阶段性反思等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阅读进展与思维变化,比如学生在阅读《简·爱》时,可以定期提交阅读日志,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与疑惑之处,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些记录给予及时反馈与指导;其次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综合素养表现的全面评估,教师可以对学生撰写的读书报告、文学评论、创意作品及口头展示等进行评价,关注其在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审美鉴赏等方面的表现;再次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教师可以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与他人评价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最后评价标准的明确化是实现科学评价的基础,教师应制定涵盖阅读态度、理解深度、思维品质、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维度的评价量表,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导向性,这样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状态,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有力依据。
结论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布置者”转变为“设计者”与“引导者”,目标精准化、过程结构化、活动任务化、评价多元化等策略,构建系统、深入、富有活力的阅读生态,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更能引导他们在与经典的对话中,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传承文化,成长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公民,未来教学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互动阅读、跨学科融合阅读等新模式,不断丰富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内涵。
参考文献
[1] 孙京媛.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1, 6(15):2.
[2] 王萍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J]. 2020.DOI:10.12241/j.1009-7252.2020.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