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作者

周福桥

怒江州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云南怒江 673200

【摘要】稻鱼养鱼是一种高效生态的种养殖模式,具有很多益处,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在实施稻田养鱼技术时,需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鱼种的选择、养殖密度、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等等,文章将以怒江州为例,分析稻田养鱼技术要点,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田养鱼;怒江州;优势;技术要点

怒江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稻田养鱼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同时,怒江州的水资源丰富,稻田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拥有得天独厚的稻田养鱼自然条件。

一、稻田养鱼的优势

稻田养鱼技术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综合农业模式,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传统的农业实践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稻田养鱼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稻田养鱼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稻田的水资源,还能通过鱼类的生长促进水稻的生长。鱼在水中游动,能够搅动水体,提高水的氧气含量,利于水稻根系的呼吸和养分的吸收。同时,鱼类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此外,稻田养鱼还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生态平衡。

二、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1、稻田的选择和改造

怒江州的稻田选择应注重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光照良好且无污染的区域,环境有利于水稻和鱼类的共同生长。稻田的坡度应适中,不宜过陡或过平,以便于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的管理。在放鱼前,应对田埂进行修补、加固和夯实,确保田埂不渗水、不漏水。田埂应高出梯田平面40cm以上,宽30~50cm,以维持稻田水位的稳定。根据稻田面积大小,开挖适宜大小的鱼凼和鱼沟。鱼凼可作为鱼类的栖息和觅食场所,鱼沟则便于鱼类在稻田中游动自由。鱼凼和鱼沟的设置应合理布局,确保鱼类在稻田中的活动空间充足。在稻田的相对角设置进、排水口,并用砖、石砌成或用泥土筑成,也可埋设涵管。同时,应制作并安装拦鱼栅,以防止鱼类逃跑。拦鱼栅应呈“⌒”或“∧”形,入泥深度20~30cm,并把栅桩夯打牢固。

2、鱼的品种选择

在怒江州进行稻田养鱼时,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耐浅水且经济价值高的鱼类品种。以下是一些适合怒江州稻田养殖的鱼类品种:①鲤鱼:鲤鱼是稻田养鱼中常见的品种之一,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且对饵料的要求不高。在怒江州的稻田环境中,鲤鱼能够很好地生长和繁殖。②草鱼: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稻田中能够充分利用水草、陆草等资源。同时,草鱼的生长速度也较快,且肉质鲜美,是稻田养鱼中的优质品种。③鲫鱼:鲫鱼适应性强,生长速度适中,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怒江州的稻田中养殖鲫鱼,既能够增加稻田的综合效益,又能够丰富当地的水产品种。此外,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其他适合稻田养殖的鱼类品种,如尼罗罗非鱼、白鲫鱼等。

3、鱼苗的放养

养鱼稻田应早放水、早整地、早插秧、早放鱼苗。通常,在插秧后5~7天,即水稻秧苗开始返青时,是放养鱼苗的最佳时机。此时,稻田的水质已经相对稳定,且秧苗已经适应了新的生长环境,能够为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进行放养。规格上,0.7~1cm的鱼苗较为适宜。放养密度是影响稻田养鱼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怒江州,每亩稻田放养300尾左右的鱼苗较为合适。但具体放养密度还需根据稻田的实际情况、养殖品种和养殖目标来确定。

在放养鱼苗前,需要注意运鱼器具内的水温与稻田的水温相差不能大于3℃。因此,在运输鱼苗时,可以在器具中先加入一些稻田清水,必要时反复加几次水,使其水温基本一致。放养鱼苗时,应将其缓慢倒入鱼沟里,让鱼自由地游到稻田各处,避免鱼苗因突然改变环境而产生应激反应。

4、放养后的肥料、饵料管理

(1)水稻施肥

水稻的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应选用对鱼类无害的种类,并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水质恶化。基肥应在鱼苗放养前5~7天施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基肥的施用量应占全年施肥总量的70%左右,一般每亩稻田应施加400~500kg的有机肥作为基肥。追肥应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适时追施。追肥时,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追施过多肥料。每亩稻田的尿素用量应控制在7.5~10kg,而钙、镁、磷肥等的施加量以15~20kg为宜。若使用农家肥作为追肥,则每亩用量控制在300~400kg比较合适。施用有机肥或农家肥时,应注意控制施肥量,以免引起水稻贪青倒伏或影响鱼类的安全。为解决降水施肥时对鱼类造成的威胁,可一块稻田分两部分施肥,中间相隔2天左右,以减少对鱼类的直接影响。应避免在鱼类活动频繁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施肥,以减少对鱼类的应激影响。

(2)鱼的饵料管理

稻田中的天然饵料有限,为提高鱼的产量,必须补充人工饵料。常见的饲料有菜籽枯、糠麸、豆饼、油糠等,还可以辅以配合饲料,饲料应新鲜、无霉变,以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每天定时投喂,如早上6-7时和下午5-6时,中午不投喂;根据鱼的规格、数量以及天气、水质等因素确定投喂量,一般每天投喂量为鱼总重的1%~3%,具体灵活调整;在鱼沟或鱼凼内投喂,便于鱼类集中摄食;通过驯化使鱼形成固定的摄食习惯,便于管理。

5、加强病害防控

稻田养鱼的病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鱼类自身抗病能力和采取适当的药物预防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比如在放养鱼苗前,对鱼苗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杀死其体表携带的寄生虫和病菌,防止病害传播。在插秧前,可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等对稻田进行消毒,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体,为鱼类和水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定期换水,保持稻田水质清新,减少病原体滋生;用有机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以免污染水质;科学投喂,选择良种,合理密养;在稻田中悬挂装有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药物的袋子,以预防鱼类疾病等;可将饲料和药物混合制成颗粒饵料进行投喂,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一旦发现鱼类生病,应及时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沟函施药法和全田泼洒药物法。沟函施药法是将鱼引入到沟或函中,将通道堵住,并直接向沟、函中泼洒药物进行治疗;全田泼洒药物法则是将药物均匀泼洒在稻田中,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对水稻产生一定影响,需谨慎使用。应尽量选择刺激性较小的外用药物,减少鱼类的应激反应。禁止使用非法药品,尤其是对环境和水质有害的药品。

结语:稻田养鱼是一个需要精心管理的生态产业,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放养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够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文章总结的技术要点,希望能给养殖户一些参考,提高养殖水平,有效提升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刘青,王秀龙,张晋芳.山区小田块稻田养鱼综合效益分析[J].养殖与饲料,2020,19(10):40-41.

[2]杨有武,李花.南涧澜沧江鳙鱼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