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提升高中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能力的教学
江敏丽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
摘 要: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实验设计能力薄弱等问题,本研究以《光的全反射》一课为例,构建“魔术激趣—实验探究—生活应用—科技赋能”四阶教学路径。通过师生自制“数字密码魔术盒”、探究实验数据验证、科技节情境闯关等创新实践,将核心素养融入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与科学思维品质,为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素养的融合提供了可操作的校本范式。
关键词:光的全反射;实验创新;核心素养;情境任务
一 引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维度,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然而,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三重矛盾:教材实验固化与高考命题创新化的矛盾、器材标准化与探究个性化的矛盾、结论验证性与过程生成性的矛盾。为此,本研究以《光的全反射》一课为载体,依托魔术情境、探究实验及生活化任务,探索“以趣启思、以做促学、以用固知”的创新教学路径,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实践参考。
二、教学实践:四阶路径与创新融合
1. 魔术激趣:激活创新意识
课堂以“密封袋数字魔术”导入:将显示“888”“885”的数字卡片浸入水中后,数字均变为“403”。学生通过观察全反射临界现象,自主剖析空气层折射率的关键作用。课后,学生小组利用亚克力板、玻璃胶等材料设计“变脸魔术盒”(图1),实现图案随水量动态切换。教具自制过程促使学生从“现象消费者”转变为“原理生产者”,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全反射条件的理解。
2.实验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围绕老师设置的关键问题:光从平行玻璃砖射出时为何不发生全反射?,来进行实验探究,先通过平行玻璃砖在黑板进行实践,找到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器材(图2)定量测量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发现“光密→光疏”介质界面的临界角条件,并自主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玻璃砖与光纤的结构差异。此环节强调“质疑—验证—修正”的思维流程,突破教材结论的机械记忆。
3.生活应用:深化创新技能
在学校科技节中,我们精心设计了"光的全反射物理探秘"情境闯关任务,让学生运用激光笔,光导纤维,自行车尾灯等器材,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种"生活即课堂"的创新实践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2024届参与学生全市统考实验题得分率较对照组提升11.2%,充分展现了物理与生活交融的育人成效。
4. 科技赋能: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引入手机光传感器测量光纤传输效率,结合Python模拟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推动实验从“定性观察”向“定量建模”进阶。
三、结语
本研究通过魔术情境、生活化任务与实验的融合,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以“非常规实验”激发创新内驱力;二是以“问题链”引导思维纵深发展;三是以“做中学”促进知识迁移。实践数据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得分率提升11.2%)。未来可进一步探索AI辅助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如利用生成式AI模拟全反射动态过程,拓展创新教学的边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李永春. 创设多样物理情境落实物理核心素养[J]. 湖南中学物理, 2025(2): 53-56.
[3] 谭艳, 等. 思维型课堂培养高中物理学科创新力[J]. 湖南中学物理, 2025(2): 80-83.
[4] 薄洪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J]. 物理教师, 2021, 42(7):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