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课堂设计探究
李焘
重庆市合川区合阳中学 40152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融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将二者有效融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课堂设计进行探究,分析融合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课堂设计策略与实施建议,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推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政课程;融合;课堂设计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与历史智慧,思政课程则侧重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准则。将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相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融合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初中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内容互补
历史是过去发生事件的记录,它呈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思政课程则聚焦于当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道德规范以及政治理论。例如,在历史教学中,讲述中国近代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这些内容为思政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学生通过了解国家曾遭受的苦难,更能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这正是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同时,思政课程中的一些理论,如社会发展规律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使历史学习更加深入和系统。
(二)目标一致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思政课程目标是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健全的人格。二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感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无论是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还是思政课程直接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初中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课堂设计策略
(一)教学目标融合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将历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有机结合。例如,在 “美国独立战争” 的教学中,历史知识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独立宣言》等重要文献。思政目标则可以设定为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中北美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这些融合后的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融合
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历史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关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中 “仁”“礼” 等观念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思政教育中的道德规范相结合。在世界历史教学中,讲述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时,可以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思政问题的关系。
结合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时政热点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其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能够增强教学的时代感。例如,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历史,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理解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融合
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和现实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实现历史与思政的融合。例如,在讲解 “改革开放” 这一历史内容时,可以引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过程中体现的创新精神、开放意识等思政内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和价值。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如在学习 “西安事变” 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等历史人物,模拟西安事变的谈判场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还能体会到爱国将领为了民族大义而做出的努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四、初中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课堂实施建议
(一)教师素养提升
教师在实现历史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有效地融合这两个学科,教师必须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这不仅要求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知识有深入的掌握,还要求他们能够深刻理解思政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方面应当重视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历史教师和思政教师共同参与专门设计的学科融合培训课程以及教研活动,以此来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教师个人也应当持续地进行自我学习,积极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地实现历史与思政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评价多元化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在历史与思政融合教学中的学习成果,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评价体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思政理论的理解深度,还应当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综合能力的增强。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成果、阅读学生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听取学生进行的思政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同时,评价的主体也应当多元化,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之间的互评,这样可以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与思政融合的学习过程中,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内容上的互补,更体现在目标上的一致性。通过这种融合,我们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包括但不限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融合设计。此外,为了保障融合教学的有效实施,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一个多元化、全面性的教学评价体系。随着历史与思政课程融合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进.初中历史课堂中批判性阅读材料的设计与应用[J].天津教育,2024,(36):61-63.
[2]李根.巧妙设问让历史学习更简单——初中历史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探究[J].名师在线,2024,(35):24-26.
[3]杨霞.“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设计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18):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