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技术在乡镇水利水电工程日常运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陈靖

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人民政府 413000

摘要: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乡镇级工程高效、安全、精细化运行的需求。数字化技术作为推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正逐步应用于工程运行的各个环节。本文围绕乡镇水利水电工程的运维特点,从数字化技术的引入背景、具体应用场景、技术优势、实践困境以及优化策略五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提升乡镇水利水电工程的日常管理水平、保障水资源安全与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路径与理论支撑。

关键词:乡镇水利;水电工程;数字化运维;信息化管理;智能技术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安全、高效运行直接关系到农业灌溉、防洪排涝、农村供电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在“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级水利水电工程运维工作面临着精细化、实时化、智能化的新挑战。传统依赖人力巡查与经验判断的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反应慢、成本高等问题,已逐步暴露出适应性不足与技术滞后的矛盾。因此,推进数字化技术在运维管理中的应用,构建数据驱动、平台支撑、远程可控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成为当前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在乡镇层面,如何因地制宜将数字技术嵌入日常管理流程,是实现水利工程科学运营的关键课题。

一、数字化技术赋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时代背景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尤其在乡镇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传统管理方式已难以应对设施日益复杂、监管精细化的发展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运维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手段。从GIS地理信息系统、水文自动监测到远程控制平台和物联网终端设备,这些工具可实现水文信息、运行状态、设备故障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动态反馈,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与应急响应能力。在当今信息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持续蓬勃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水利水电工程的测绘、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诸多环节都纷纷纳入了与之相关的数字化技术,这一趋势也正在深刻改变水利工程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方式。

此外,当前农村水利水电项目普遍存在管理力量不足、监管方式传统、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倒逼数字技术向基层拓展,逐步由城市大型项目延伸至乡镇中小型工程。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水利信息平台已不再只是辅助工具,更成为指挥调度、运行监管与风险预警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构建高效管理体系打下了基础。这一背景促使乡镇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加快从人工依赖向智能决策转变,推动管理机制与技术手段协同演进,实现工程运行的数字化、规范化与现代化。

二、数字化技术在日常运维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场景

数字化运维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网络传输、平台分析和远程控制等环节,覆盖乡镇水利水电工程的关键管理节点。在实时监测方面,通过部署多参数传感器、水位计、流量计、压力监测器等智能设备,可全天候采集水情、水质和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减少人工巡查,提高异常识别效率。在远程控制方面,依托通信网络与控制模块,管理人员可实时查看泵站、电站、水库运行情况,并远程下达操作指令,实现多工程的集中调控。同时结合大数据与AI算法,可对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预测设备故障、水量变化趋势与风险等级,推进“未病先治”的主动管理,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

这些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极为显著地提升了水利水电工程数据的精准程度以及施工的效率,同时还大幅减少了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风险,从而为工程的综合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同时,管理平台的模块化功能也为乡镇工程的分级管理提供了支撑,实现了“一个平台、多级调用、分项管控”的逻辑结构,增强工程信息流转的系统性与灵活性。这些工具的嵌入不仅节省了人力,也提升了效率与透明度。随着技术优化推进,日常运维正从“人工干预”向“智能监控”转型,为基层水利系统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支撑。

三、数字化管理的优势特征与实际成效分析

数字化技术在乡镇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嵌入,不仅带来了操作方式的转型,也提升了工程管理的综合绩效。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实时性与准确性的提升。传统人工巡查方式周期长、误差大、响应慢,而数字化系统可实现秒级数据更新与远程告警,大幅压缩应急反应时间,提升处置效率。其次是透明度与可视化增强。基于数字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电子地图、监控视频、动态曲线图等方式全面掌握工程运行态势,更科学地辅助决策判断。

再次是人力成本的优化。通过设备自动化和控制集中化,减少了一线运维人员的数量与劳动强度,缓解了人手紧张问题,提升人员配置的科学性。数字化系统在环保监测、能耗统计、运行考核等方面也表现良好,为政府监督与绩效评估提供量化支撑。尤其在乡镇层级,通过精细化数据管理与分级监管手段,使区域间资源调度更趋合理,避免了因信息滞后造成的误操作。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管理推动了知识积累与传承。系统中沉淀的大量数据与操作流程构成了工程运维的“数字档案”,为后续工程提供经验模板,具备可复制与可持续的扩展价值。在知识型管理趋势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数据资产正逐渐成为推动工程管理效率提升的核心资源。

四、应用实践中的现实难题与优化方向探讨

尽管数字化技术在乡镇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问题。一些边远乡镇通信网络薄弱、电力保障不稳,难以支撑高频次、高数据量的传输要求,导致系统稳定性与实时性不足。其次是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基层管理单位普遍存在对数字化技术理解浅、操作能力弱、维护响应慢等问题,导致设备故障率高、系统使用率低,影响了技术效能的发挥。

此外,系统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制约了数据流通与业务协同,造成“各管一摊”的管理碎片化问题。一些项目虽然配备了数字平台,但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最终影响了整体调度和管理协同。面对上述困境,未来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优化:加强网络与电力等基础条件配套,保障系统运行环境稳定;加大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力度,建设一支懂工程、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推动平台系统统一规划、模块协同、数据互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探索“平台+服务+机制”协同发展模式,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运维管理机制,提升整体治理效能。

五、结论

乡镇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运维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运行的安全性与持续性。面对新时代信息化浪潮的推动,数字化技术为水利工程运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实践表明,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起涵盖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数据分析、应急联动于一体的智能管理系统,不仅显著提升了运维效率,也增强了工程的风险防控能力。然而,要实现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还需解决基础设施、人才配置与系统协同等关键问题。未来,应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共同作用下,推动数字水利理念在乡镇层面深入落地,使数字化成为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王生村.探究数字化时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25):151-153.

[2]秦海玺.数字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5,23(10):36-38.

[3]张晓娟.数字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4,(07):124-126.